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推荐 > 正文

史书中的虚假表述:焚书坑儒真伪辨析

时间:2024-03-18 13:35:30

相关推荐

史书中的虚假表述:焚书坑儒真伪辨析

“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曾经发生在中国的古代,引发了对于史书中虚假表述的问题的深刻思考。这一事件涉及到对历史文献的篡改和破坏,引发了对史书真伪的辨析问题。如何看待史书中虚假表述的问题成为了历史学、文学以及道德伦理学等领域的热议话题。一方面,历史文献作为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渠道,其真实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虚假表述可能导致对历史认知的偏差。另一方面,历史文献常常受到当时政治、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真相与虚假往往难以准确辨析。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地看待史书中的虚假表述,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从汉朝到现代,人们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口诛笔伐从未停止过,史学大家翦伯赞先生在《秦汉史》中写道,“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郭沫若也曾说,“近人有替秦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

翦伯赞(左一)

由此可见,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秦始皇的个人暴政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无疑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但是,暂且先不论“焚书坑儒”的负面影响,“焚书坑儒”这件事真的存在吗?或者说“焚书坑儒”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秦始皇焚书了吗?

焚书和坑儒,这两件事可以分开看,因为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焚书和坑儒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年份,并非同时进行。

我们先来看《史记》中对焚书一事的记载:

三十四年, 始皇置酒咸阳宫, 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 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

丞相李斯曰:“……今陛下创大业, 建万世之功, 固非愚儒所知……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以非当世, 惑乱黔首。”

丞相臣斯昧死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所不去者,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 以吏为师。”

制曰:“可”。

——《史记》

这段记载,基本说清了焚书一事的来龙去脉,整个事件时间(秦始皇三十四年)、地点(咸阳宫)清楚,主要人物有所交代,议事过程也完全符合秦汉时代廷议奏事的基本程序,从内容上看,是相当可信的。

班固画像

《汉书·艺文志》中曾载录有“《奏事》二十篇”,而根据班固的注解,所谓《奏事》,就包含有秦朝时大臣们的奏事,也就是说,这是有关秦帝国最可靠的底官方史料,两汉以来,一直藏于汉政府的档案馆。《奏事》这本书,司马迁在担任太史令的时候不但仔细阅读过,而且也把它当作编撰《史记》的基本材料之一,《史记》中关于焚书一事的记载,原始材料应该就来源于此,由此可见,秦始皇焚书一事确实存在,而且也的确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早在汉朝,司马迁就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提到过,他说秦始皇烧毁天下书籍,其中关于历史的着作甚多。像《诗》这样的一般着作还好,它们散存于普通百姓家,因此或多或少还有留存,但关于历史的着作,是周王室所独藏的,民间不可能有第二份,秦始皇一把火烧了,这些史料就再也找不到了。

司马迁画像

秦始皇坑儒了吗?

所谓坑儒,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当时以侯生等人为首的方士没能寻找得到仙人仙药,为了躲避处罚而纷纷逃亡,由此引来秦始皇的追究。关于这件事,《史记》当中是这么记载的:

卢生相与谋曰: “上乐以刑杀为威, 天下畏罪持禄, 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 不得兼方不验, 辄死……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 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

始皇闻亡, 乃大怒曰: “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 方士欲练 以求奇药……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 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 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诸生传相告引, 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 以惩后。

——《史记》

根据后世学者的研究,这段记载有很多可疑之处。

第一, 被坑杀的到底是谁?

坑儒这件事,最初起源于方士们给秦始皇寻找仙人仙药, 因此被秦始皇处罚的当然也就是方士,所谓方士,就是那些追求长生不老之道的术士。但是,在秦始皇后来的表述中,谴责的对象变成了“文学方术士”,“文学”,指的是儒学之士,与刚才提到的“方士”并非同一批人。

秦始皇画像

再往下,被处罚的人变成了“诸生”,按照一般的理解,诸生意指学习经书的儒生。也就是说,在整个“坑儒”事件的记载当中,被处罚者先后经历了从“方士”到“文学之士”再到“诸生”的转变,而诸生这种模糊的表述,显然淡化了方士,突出了儒生。这种浓淡处理显然是人为涂抹,刻意所为。

第二, “坑杀”是真的吗?

在秦汉历史上,坑杀,仅仅出现在残酷的战争之中,而且往往是作为被谴责的暴行而被记录下来,比如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战俘,但是到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秦朝的法律条文中并没有“坑杀”这项死刑规定,根据后世的研究和考察,也从未发现一例秦朝坑杀处死的律文和案例。

前2秦朝版图

秦始皇在批判“诸生”时说,“或为妖言以乱黔首”,这相当于给诸生定罪,因为“妖言”,正是秦朝法律的一项罪名,根据秦朝法律,“妖言”罪可能被判处死刑,而处死方式是腰斩。也就是说,如果秦始皇真的要处死诸生,那么也绝不会像是《史记》中所记载的坑杀,而应该是腰斩。

第三, 为什么在司马迁之前没人提到此事?

《过秦论》(局部)

查阅《史记》之前的历史文献,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文献记载有秦始皇坑儒一事。除此之外,汉文帝时代,有一个十分着名的政论家叫做贾谊,他在《过秦论》中曾经专门讨论过秦始皇和秦朝政治失败的原因,在这篇文章中,他对秦始皇焚书一事多次严厉批评,但对坑杀方士或儒生一事,却从未提到。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秦始皇真的坑杀儒生,贾谊怎可能不对他大加批判?

总而言之,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记载,我们现在可以基本确定,焚书一事确有发生,并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坑儒一事,似乎是后人捏造的。历史是已经过去的往事,这些往事传达到今天,已经是多重的镜像,不仅有自然的失真,也有人为的歪曲,而我们阅读历史,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贴近历史的真相,两千多年来,秦始皇一直蒙受着种种污蔑,焚书坑儒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

即便是《史记》这样的史料,也难免会有歪曲事实之处,这就告诫我们阅读史书的时候要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哪怕是正史的记载,也未必是完全客观的,它也必定带有些许个人色彩,如果想要最大程度靠近历史的真相,无疑需要多方求证,反复思索,以自己的眼睛去看透字里行间的迷雾,而不是单纯地被史书牵着鼻子走。

(版权属原作者,侵权立删)

别忘记在底部点个“在看”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扬起嘴角=甜甜的笑2024-03-30 13:36扬起嘴角=甜甜的笑[山西省网友]202.8.77.21
    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感历史的复杂和变幻莫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掌握。
    顶0踩0
  2. 白巧克力2024-03-26 13:36白巧克力[上海市网友]116.95.170.166
    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存在虚假表述,我们需要以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和判断,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
    顶3踩0
  3. 竹誉峰2024-03-22 13:35竹誉峰[台湾省网友]103.54.10.248
    这篇文章对焚书坑儒的真伪进行了辨析,让人对历史事件有了新的认识。
    顶24踩0
相关阅读
揭秘:沃尔玛超市化妆品的真伪问题

揭秘:沃尔玛超市化妆品的真伪问题

针对沃尔玛超市化妆品是真货吗这一话题,消费者普遍关注产品质量和真实性

2024-02-06

家长眼中的早恋: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感情经历?

家长眼中的早恋: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感情经历?

早恋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可能带来影响,家长们往往需要在保护孩子的同时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2024-02-19

百家讲坛:知识的盛宴与心灵的启迪

百家讲坛:知识的盛宴与心灵的启迪

通过百家讲坛,观众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收获对古代文化的新颖解读

2024-01-26

实用技巧:如何回答面试问题 赢得HR青睐

实用技巧:如何回答面试问题 赢得HR青睐

一个令HR喜欢的回答是着重于个人成长的经历和努力

2024-02-06

孔子诞辰 |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论语?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孔子诞辰 |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论语?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其实,我们读论语并非仅仅是为了追寻古人的智慧,而是因为论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依然对我们有着深远的指引意义

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