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随笔 > 正文

高一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22 17:06:09

相关推荐

高一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的学科能力培养有助于全面提升生物素养。教师在进行《DNA分子的结构》课程教学前,如何写出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高一生物《DNA分子的结构》优秀教学设计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 教材的简要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Ⅱ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由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

与原教材相比,本节教材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并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建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上的关系”以后,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遗传的本质。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又是学习“DNA分子的复制”以及“基因表达”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简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四种脱氧核苷酸

概述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方式

阐明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尝试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初步知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模型建构法,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拟采用:①设计问题串的形式:如“DNA是双螺旋还是三螺旋?”

“碱基排列在螺旋内侧还是外侧?”──“碱基对如何连接起来?”,进行不断地质疑和解疑;②在“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活动中,通过讨论和交流,建构以“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长链—平面脱氧核苷酸双链—立体双螺旋结构”的知识链,完成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初步认识。

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模型建构的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突破该难点的方法拟采用课件动态的分步演示、教师恰当的示范、启发和引导、并注意直观教具(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使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该活动的基本内容。

本节内容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是另一个教学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要知识考点,可考虑安排在下一节课种,以习题的变式求解和讨论逐步解决。

四、教与学的方法拟定

DNA分子是抽象的立体空间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但对新知识有较强的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着力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适时地、不断地启迪、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会将模型建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汇总,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结论;养成在学习活动中友好合作,资源共享的科学探究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过程”的科学史料的阅读和理解中,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步步追踪、层层深入,不断地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参与“DNA分子结构”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方案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重新组合,可设计成两大活动板块。

1. 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DNA分子结构的探索史为主线,将“制作DNA分子的结构模型”的活动有机地穿插其中。

在构建模型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创造”中获取DNA分子结构的知识。

2. 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结构的组成要点,带领学生通过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含义的深入认识和问题的变式讨论,在课本相关习题的解答中,达成知识目标的落实。

六、教学方案及实施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演示图片并简介】美国冷泉港DNA的雕塑

这是矗立在“世界生命科学圣地”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独特雕塑──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证明,我们已经知道DNA是遗传物质。那么DNA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呢?这就需要从认识DNA的结构开始。

学生学习热情开始高涨,并表现强烈求知欲

探究一:

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探究二:

4种脱氧核苷酸如何形成DNA分子? 【引导学生有序回忆】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

2、每个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组成是什么?

【简要说明】用圆形硬纸片代表磷酸基团,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分别代表A、T、G、C 4种碱基。

【示范操作】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示意图(先展示一个脱氧核苷的分子结构,再连接一个磷酸分子)

3、组成DNA的碱基有哪几种?

(A-腺嘌呤,T-胸腺嘧啶,

C-胞嘧啶,G-鸟嘌呤)

【构建模型1】

4种碱基的结构示意图,比较嘌呤(双环)和嘧

啶(单环)分子结构的差异。(略长些的代表嘌呤,短的代表嘧啶;可以用双面胶模拟化学键。)

安排学生4人一组每人完成1种脱氧核苷酸模型(2个)的制作。

【演示引导】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链接方法。(重点讲解碱

基、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碳原子的位置关系)

【提出问题、指导阅读】

4种脱氧核苷酸又是怎样构成DNA分子呢?(和学生一起阅读课本P.48第2-7行)

【构建模型2】

多媒体演示:由4种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长链的方

法;要求学生两人合作完成4个脱氧核苷酸组成长链的模型制作。

组织学生比较各自制作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浅议长链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有什么差异?

学生思考,同桌简单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从已准备的实验材料中,找出对应的纸板模型。

学生分组制作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模型。

学生相互交流和自我评价

学生阅读课文中黑体字的内容

学生动手连接脱氧核苷酸长链,并注意和教师演示的课件比较

探究三

脱氧核苷酸长链怎样构成双螺旋结构

【提问】那么脱氧核苷酸长链是如何构成具有独特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的呢?

(当时很多科学家都积极参与了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只有沃森和克里克以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分工合作的科学探索,最终提出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

【简述】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借用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中反映出的有关数据,推算出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安排阅读、提出问题】

1、DNA分子是双螺旋还是三螺旋?

2、碱基排在螺旋外侧,还是螺旋内侧?

【资料分析】

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对碱基对组成的研究对沃森和克里克的启迪:

腺嘌呤(A)的量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等于胞嘧啶(C)的量。

【构建模型3】

引发学生思考:“两条长链中的碱基是怎样连接起来的?”,指导学生继续构建模型。

【同步演示动态课件】

从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到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学生阅读教科书P.48第二自然段,了解科学探索的历史;独立思考再通过同桌交流,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完成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4个碱基对)的制作。

探究四:

观察、交流,总结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思考问题】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要点有哪些?

【模型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示模型

师生共同回顾整理知识要点,

板书出DNA分子结构的知识链

【引导讨论】

初步认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A与T配对;C与G配对 学生讨论并交流,初步形成DNA分子结构的知识链

简要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出DNA分子的结构要点,并小结出DNA分子的结构具有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巩固练习 【布置习题】

教科书(P.51)基础题1、3。

辅导与讨论,交流与评价 学生解答、相互评价 高一生物DNA分子的结构知识点

一、DNA分子结构

1 .DNA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

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组成DNA的碱基有两类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因此形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 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

①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成对排列在内侧③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G—C

3、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l)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时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3)特异性:每种DNA有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二、DNA复制的过程

1、复制的概念: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复制条件

①模板:DNA的两条链

②能量:ATP

③原料: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5、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

提供精确的模板,

(2)、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

地进行。

6、DNA复制的意义

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7、意义: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高一生物学习方法

①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 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

③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刚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一开始遗忘得较多,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得也就慢了。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不要等到遗忘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复习,那样,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由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所以我们复习得越及时越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高一必修二生物一章|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目录表

高一必修二生物一章|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目录表

高一,生物,知识点,同学们,人教版,细胞,高中,一目录,要认真,摘要,分子,本站,老师,频道,进步,为大家,就是为,希望能够,更多精彩内容,重要部分,祝大家,让我们一起

2000-09-29

探索细胞奥秘:显微镜观察法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探索细胞奥秘:显微镜观察法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通过切实可行的实验研究方法,深入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这主要包括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级离心等技术的运用。一、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

2024-02-05

突变与自然选择:维持动态平衡的关键

突变与自然选择:维持动态平衡的关键

突变和自然选择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生物种群的进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突变是基因组中的变化,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可选择的遗传材料。自然选择则通过对适应性较强的个体的选择,推动着种群的进化。这两个过...

2024-03-26

探索且末糖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探索且末糖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且末糖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和有机物合成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基础。且末糖的结构对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代谢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2024-01-27

【高一化学期知识点】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知识点

【高一化学期知识点】高一化学下册甲烷知识点

A.,B.,C.,D.,甲烷,结构,碳原子,同学们,化合物,有机物,沸点,物质,答案,种元素,同分异构体,甲烷分子,同系物,沼气,气体,烷烃,知识点,越高,丁烷,俗名,产物,二氧化碳,人们,分子式,内容,原子团

200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