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北宋理学家、数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后人称百源先生。他的预测非常准确,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渔樵问对》等书传世。
邵雍站在今天常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讲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他平生不做官、不从商、每天就研究易学,从易理中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变化。
他的易学知识并不是天生的,他拜过不少师父,比较出名的就是李之才。
如果不知李之才是谁的话,那就再往上追溯,李之才的老师是文学大家穆修,穆修的师父是得道隐士种放,种放的师父就是活了118岁的陈抟,号白云先生。
虽然说邵雍的师父、师公们师承陈抟一脉,但因他们悟性不够,并不能理解陈抟的理念,更别说超越了。
邵雍是易学方面的奇才,不仅读懂了陈抟的遗作,还通过观察天地日月星辰运转和万物消长的规律,研究各类生物的特性和习性从中感悟到了一些新东西,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易学体系。
邵雍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预测的三层境界。
一、知天难逆:就是指知道了命运或者说未来的一些事情,但人力却难以做出改变。
二、逆天改命:就是指知道了命运或未来的一些事情,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而进行趋吉避凶,但最终都还是无法改变结果。
又能趋吉避凶但又不能改变结果,这是不是矛盾了呢?非也,他这里所说的结果是指最终的性质,趋吉避凶是指性质的量化。
也就是我以前在一些命理文章中所说的定性及定量问题,例如退财是退财的了,这是结果,退多少这是属于量大小的问题,趋吉避凶只能改变这个。
三、知命自性:就是指知道了命运,但却不屑于做出任何改变。一生凭心而过,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受任何外物所牵累。
要来则让它来,要去也由它去,了无所住,天人合一。就如日出日落,潮涨潮退,总有一定的规律,无须刻意地去改变。
例如公元1050年,39岁的邵雍,举家迁往了洛阳,刚开始没地方住,他就自己搭草棚而居。刚开始时草棚中时常漏雨、四面透风。
但他却自得其乐,整日吟诗作赋、钻研易学,这种状态类似于躺平,但又不算是躺平,他似乎感觉不到生活的艰苦,而是极为享受这样的人生。
在这个时期,邵雍做了一首叫做山村咏怀的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慢慢地百姓听闻洛阳城中出现了这么一个角色,也就纷纷前去围观,一来二去,邵雍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豫州大地。
自此之后,草棚旁边,也多了一批身份显贵的追随者,当时诸多学者均以邵雍的门生自称,他们给邵雍买了住房、购了田地,让邵雍过上了他们看起来像样的生活。
再之后,邵雍将所居之所,改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白天讲学,夜晚就小酌几杯,从这里就能看出邵雍的心态安然。
也因如此,洛阳城内每个人都喜欢与他相处,文人欣赏他的德行,武者欣赏他的洒脱,不文不武的人,则欣赏他的智慧及处事的方式方法。
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称他为兄长。程颢程颐两兄弟,视邵雍为知己。当朝宰相富弼,认为邵雍是圣人。说出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整日守在邵雍家中。
在朝官员不管如何争斗,见了邵雍都是肝胆相照,甚至当朝帝王,两次邀请其为官,均被邵雍婉拒……
从邵雍在洛阳的生活方式,也就看出他所说的第三层预测境界,了无所住,一切都顺其自然了!
对于邵雍的著作,我研究得最多的就是《皇极经世》,1998年初拜谭德兰为师时就已开始。
在互联网上的易学界中,我也是第一批提到《皇极经世》的人,毕竟我2003年就建了第一个网站,那时就开始讲这个了。
《皇极经世》最奥妙的地方就是推演人类的文明周期,相对来讲,这个比什么《推背图》、《烧饼歌》等等更为详细,逻辑上也更为严密。
《皇极经世》里所用的时间单位分别为:[元、会、运、世],换算成时间的话就是一元等于12会(129600年)即为人类文明由生到灭的一个周期。
一会等于30运(10800年),一运等于12世(360年),一世等于30年。简单点讲[元、会、运、世]就是遵循着12、30这两个数隔位相乘。
邵雍认为,无论任何朝代,盛世还是乱世,每隔30年左右,都会有一次大的变化,不同之处是乱世之变是全人类的,而盛世之变则是局部的。
30年一个轮回,这就是历史、人事的规律。民间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其理论根源即来自邵雍。
但是大家要明白,邵雍所说的129600年为天地生灭之周期,并非是指地球从生成到消失的周期,而是指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周期。
也就是说这个时间代表一个人类文明的生到灭,之后就再经过三万多年的黑暗洪荒的冰河时期,下一个人类的文明又重新开始诞生。
同时大家又要明白,30年一变不是绝对数值,而是接近数值,世事之变化是要有一个过程的,有些眼光超前的人可以很早就感受到变化,而一些保守的人则要等事情发生在眼前才能察觉得到。
作者文超良,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