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头条 > 正文

纠正历史误解:杜甫 高适 岑参同登大雁塔的真相

时间:2024-02-13

后世学者不约而同都将目光汇集在了五位诗人的水平优劣上,对他们的高下评判乐此不疲,反而对这些作品的年代背景、创作契机却疏于讨论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文作者:纳兰春蚕

杜甫、高适、岑参、薛据和储光羲五位诗人同登大雁塔赋诗唱和,一时间群星璀璨,成就了一段享誉千载的诗坛佳话。后世学者不约而同都将目光汇集在了五位诗人的水平优劣上,对他们的高下评判乐此不疲,反而对这些作品的年代背景、创作契机却疏于讨论。

关于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写作年代,宋人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754)原本无误,后来反被两位“精明”的学者弄巧成拙。一位是杜诗编年成就最高的黄鹤,《补注杜诗》黄鹤注:“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754),不知何据,应在禄山陷京师之前,十载奏赋之后。”近代则以闻一多先生的观点最具权威性,他在《少陵先生年谱会笺》中通过排除法考证,只要有一位诗人这年不在长安,便不能同登大雁塔,只有天宝十一载(752)几位诗人都在长安,最终将这几首登塔诗定于该年所作。

梁权道是较早为杜诗编年的学者,著有《杜工部年谱》,因该年谱舛误颇多,黄鹤未经深察,只轻蔑一句“不知何据”便将其说彻底否定了。梁氏系年理由当根据诗中“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与《秋雨叹三首》诗句有所呼应,故将此诗编在天宝十三载(754)。《秋雨叹三首》之二诗云: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秋雨叹三首》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秋,当年雨水过剩,大片农田被淹,房屋倒塌,以致饥荒肆虐。该诗其三云:“秋来未曾见白日”,表明阴雨时间很长,与“霖雨积六十余日”的史实基本相符。为方便对比参照,笔者列出《旧唐书》所载天宝末年各年份的气象资料如下:

天宝十载(751):“是秋,霖雨积旬,墙屋多坏,西京尤甚。”天宝十一载(752):“六月戊子,东京大风,拔树发屋。”天宝十二载(753):“八月,京城霖雨,米贵,令出太仓米十万石,减价粜与贫人。”天宝十三载(754):“是秋,霖雨积六十余日,京城垣屋颓坏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粜以济贫民。东都瀍、洛暴涨,漂没一十九坊。”

洪水夹杂的泥沙使泾水、渭水浑浊不堪,难以分清,故曰:“浊泾清渭何当分?”这与“泾渭不可求”的写法很相似,故可首先排除无雨灾记录的天宝十一载(752)。那么如何证明《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而不是灾情略轻的十载(751)或十二载(753)呢?另一处诗句“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是解开问题的关键。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羲和是太阳的母亲,司掌太阳运行的女神;而少昊是蓐收的父亲,父子二人都是司掌秋季的神仙。

“羲和鞭白日”使用“鞭”这个字,其用意十分明显。如果统治者施行仁政,上行下效,按部就班,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本无须外力驱赶。正如屈原《离骚》所说:“吾令羲和弭节兮。”王逸注:“弭,按节徐行也。”太阳的使命就是带来光明与温暖,但长期无动于衷,致使阴雨连绵数十日;“少昊行清秋”,直到秋风吹散乌云才得见天日。

这种写法又见于“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喜雨》)。雷公是司掌雷雨的神仙,却长期无所作为,致使吴越地区干旱无雨,民不聊生,竟将百姓逼得揭竿而起。因此诗中用“鞭”字,有惩罚、催促之意,暗含了对统治者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讽喻。

其他四人除薛据诗失传外,为何余下三首均未提及当年灾情呢?登塔时天已放晴是客观因素之一,但更在于杜甫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缘故。当其他诗人还把登大雁塔做为探幽览胜、登高怀古的风雅之事时,杜甫已将思想主题上升到关心民间疾苦、抨击时弊的高度,所以他说“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该诗题下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杜甫看到高适、薛据的作品后,便不打算附和他们无关痛痒的豁达情怀。

闻一多先生使用的排除法准确度并不高。他排除天宝十三载(754),主要依据该年三月岑参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随封常清赴北庭,已离开长安;又据《桥陵诗三十韵》判断杜甫这年秋已归奉先。但闻一多先生忽略了一件要紧事,这年十月长安有场制举考试,杜甫绝不肯错过如此良机。因此《桥陵诗三十韵》若作于该年,也是在制举结束后归奉先所作。

闻一多先生 资料图

另有一诗可确证这年九月杜甫、岑参都在长安。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诗中也提及天宝十三载(754)秋的洪涝灾情。诗中又有“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说两人居住的地方离曲江都很近,却因道路泥泞难以见面。可知这年九月初九杜甫和岑参都在长安,尚处于备考阶段。那么闻一多先生的判断必属失误了。

岑参两次出塞,间期折返京师,为的就是参加制举。这个理由也可解释五位诗人这年秋日为何能齐聚长安,他们都是专程参加制举而来。这场制举十月初一开考(见《唐会要·制科举》卷七十六),数日后放榜,登第者一般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中唐时期新科进士有“曲江游宴”、“雁塔题名”的传统,王定保《唐摭言》卷三引李肇《国史补》,说这曲江游宴本为下第举人自发组织的集会,此后渐成风尚,才演变为登第者的庆祝活动。

高适、储光羲分别作有《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二诗,“霁”意为雨后初晴,符合当年雨灾过后天气放晴的深秋时景。储光羲诗云:“大君及群臣,宴乐方嘤鸣”,“大君”指皇帝,“嘤鸣”语出迁莺之典,可知是制举放榜后,携落第友人曲江游宴时作。

至此,这几首登塔诗的创作背景我们才算搞清楚,原来是五位诗人在制举不第后结伴出游的散心之作。他们不仅同游了曲江、大雁塔,还一起游览了昆明池(另见储光羲诗《同诸公秋日游昆明池思古》),时间宜定于天宝十三载(754)十月上旬。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哦!

【版权声明】此文系本人「纳兰春蚕」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及链接信息,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收集不易,本文《纠正历史误解:杜甫 高适 岑参同登大雁塔的真相》知识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与世无争》楷!。2024-02-13 07:36《与世无争》楷!。[河北省网友]45.123.159.209
    @境界的彼方 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我从来没想过他们三个人竟然有过这样的合作,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惊喜。
    顶3踩0
  2. 境界的彼方2024-02-13 07:15境界的彼方[广西网友]183.182.30.117
    哇,原来历史上的文学巨匠们还有这样的交集啊,对历史的认识又要改变了!
    顶6踩0
相关阅读
白雪纷飞 古代诗词中含雪之美

白雪纷飞 古代诗词中含雪之美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2024-01-09 #知识

饱览山川 登高望远——古诗中的登高抒情诗句赏析

饱览山川 登高望远——古诗中的登高抒情诗句赏析

登高远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能够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2024-02-02 #知识

杜甫与杜牧:诗中的华丽交融

杜甫与杜牧:诗中的华丽交融

而杜牧也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他的代表作秋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寂静与苍凉

2024-02-02 #百科

边塞诗人岑参:边陲风情与才华交融

边塞诗人岑参:边陲风情与才华交融

公元7出生于河南许昌,是一个官僚贵族之子,其曾祖父,伯父等人曾在朝为官

2024-01-19 #推荐

解析杜甫和李白的差异:为何杜甫辜负了自己的才华

解析杜甫和李白的差异:为何杜甫辜负了自己的才华

这仿佛是一种特质,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艺术家往往都是在自己离世后才得到世人的认可,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誉

2024-01-22 #头条

揭秘西安美院灵异事件:真相曝光!

揭秘西安美院灵异事件:真相曝光!

西安美院灵异事件真实西安美院灵异事件真实都是谣言。1、西安美院灵异事件真实都是谣言。传闻的原因是,大雁是唐代著名和尚玄奘法师建造的,玄奘法师是西...

2023-12-24 #百科

陕西古典园林中的世界遗产博物馆:壮丽之景与珍贵收藏

陕西古典园林中的世界遗产博物馆:壮丽之景与珍贵收藏

这座博物馆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还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2024-02-03 #百科

西安首个直升机空中游览项目开通 鸟瞰古城壮丽景观

西安首个直升机空中游览项目开通 鸟瞰古城壮丽景观

这项游览项目提供了全新的游览体验,让游客们能够俯瞰西安古城璀璨的城市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2024-02-05 #头条

春夜左省:杜甫诗作赏析

春夜左省:杜甫诗作赏析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描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机

2024-01-25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