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知识 > 正文

越王勾践如何通过三千越甲征服吴国?

时间:2024-03-19 12:17:33

相关推荐

越王勾践如何通过三千越甲征服吴国?

越王勾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他以三千越甲吞吴国的壮举闻名于世。公元前473年,吴国君主夫差灭了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在被俘期间,勾践受尽屈辱,但却没有放弃对越国的希望。最终,越王勾践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智慧,利用俘虏期间学习吴国的情报和军事知识,最终趁吴国内乱之际,策划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反击。他秘密收集三千越甲,组织越国残余势力,最终在自己的领袖下,成功夺回了失去的土地,并击败了吴国,完成了越国的复兴。越王勾践的这一壮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一,展现了一个弱者如何依靠智谋和意志坚定战胜强敌的传奇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一说此联是蒲松龄落第自勉而作,一说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一说此联为前明孝廉胡寄垣所作,在此不做考据。

这一副对联, 主要是以【项羽灭秦】和【勾践破吴】两件史事,说明一个道理:一个有志气的人,做事情是一定会成功的!“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的典故,也由此励志了无数代的华夏子民和莘莘学子。

项羽灭秦暂且不表,先说说勾践破吴这件事儿。勾践真的就凭三千兵马吞并了强己数倍的吴国吗?他怎么做到的?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虚构的故事?

《勾践灭吴夫差自杀》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左丘明创作《国语》中的一篇散文。

注:《国语》为左丘明所著一说有存疑,至今没有定论。

请读原文链接《勾践灭吴夫差自杀》/item/%E5%8B%BE%E8%B7%B5%E7%81%AD%E5%90%B4%E5%A4%AB%E5%B7%AE%E8%87%AA%E6%9D%80/22447786?fr=aladdin

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说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一位盲人史学家,其治史态度的严谨,应该不亚于遭受腐刑的司马迁。

又《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勾践灭吴是史实,并非杜撰;至于”三千越甲“、”卧薪尝胆“,这里面就被后人加了不少的料,直至清乾隆时蔡元放在修订的《东周列国志》中:“(越王勾践)累薪而卧,不用床褥;又悬胆于坐卧之所,饮食起居必取而尝之。”此事就此成了“定说”。

一位哲人说过:历史,我们永远只能看见他的面纱,却永远无法看清他的面庞。

既是史实,我们就来粗略还原一下当时的历史。

历史背景

烽火戏诸侯流传了两千多年,指的是西周时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bāo sì)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为诸侯所弃,后被犬戎所杀;周幽王死后其子周平王继位,历史进入东周时期。(按照正史记载,此论也有众多疑点,“烽火戏诸侯”完全是伪造,没有可信度。故妄阅之吧)

自东周开始,周朝即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由此发生了诸如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楚庄王”问鼎中原“的争霸夺权之故事。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焦头烂额十分疲惫,需要休整喘口气儿,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闹得不亦乐乎。

春秋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中国强权政治的开端

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但宋襄公并未能称霸,而争霸的大国还有吴、越,于是对“五霸”其说不一。争霸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齐桓公称霸

(2)晋文公称霸

(3)楚庄王称霸

(4)吴、越争霸

吴越争霸自公元前5开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中经吴伐越的槜(zui最)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以吴的灭亡和越的胜利而告结束。

主要人物

越王勾践:约前5―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史称”黄池会盟“,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吴王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

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前473年,越再次兴兵,终灭吴国,夫差自刎,时年55岁。

历史恩怨

越与吴都是“断发文身”之族。越离中原较远,所以其文化更为落后。从越人铜俑全身赤裸仅裹一布条遮羞,就会发现越人其时的落后与蛮荒。自与吴楚接触之后,间接接受中原文化,其最主要的就是使用铁铸的生产工具,发展航业,因此交通贸易逐渐发达,人口也日渐繁衍;加上越君允常(勾践之父)干练有为,所以日趋壮大为一个大国。

越国因其势力的日益膨胀,就频频与吴国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吴王寿梦时代就已开始。又自楚国势力东进到达淮河流域时,晋景公联结吴国以制楚。楚为牵制吴国计,就进而南联越国,因此吴越的冲突日增。在允常末年,越得范蟸、文种(都是楚人)的辅佐,于是国力渐强,成为吴国的大敌。到勾践嗣位,以其年富力强与刻苦奋斗的本质,并以其勤奋耐劳的新兴越族,遂形成与吴作决死斗争的敌国了。

国力对比

吴国和越国是地处长江下游一带的两个诸侯国,也是当时最穷的两个诸侯国。公元前5,阖闾(又作阖庐,夫差之父)登上吴国王位,任用逃亡到吴国的楚国贵族伍子胥和齐国人孙武, 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大将,在柏举之战击溃楚军,占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荆州市东北),称霸东南。

越国定都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楚国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使越国力量迅速壮大。

历史旧仗

一、槜李之战

公元前506年,阖闾率军攻楚。次年春天,越王允常趁吴国国内空虚,出兵袭击吴都姑苏。吴王撤兵回救,允常自知力不能敌,在大掠之后主动撤兵。 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为“南服越人”,遂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 双方对阵于槜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

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在此情况下,勾践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起举剑自杀,可见勾践之人性暴虐。 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突然进攻,大败吴军。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攻击吴王阖庐,斩落他的脚趾。阖庐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在陉地,距槜李仅七华里,此为“槜李之战”。阖庐临终命其子夫差“必毋忘越”。

二、夫椒之战

自吴王阖庐战死,夫差即发誓为父报仇。他命人站在庭中,每逢他出入,那人就对他说:“夫差!而忘越王之杀尔父乎?”夫差回答说:“唯。不敢忘”。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夫差日夜练兵,准备伐越,想先发制人,趁吴兵未出,抢先伐吴。大夫范蠡劝谏,勾践不听,遂兴兵伐吴。

吴王夫差闻讯,征发全部水陆军迎战,双方在夫椒(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太湖中的椒山)展开激战,越军大败。吴乘胜直捣越都会稽,攻破会稽城。越王勾践率残兵五千人退保会稽山,吴军将勾践团团围住。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夫差求和,献上美女西施、郑旦,并重金贿赂吴太宰伯嚭。虽然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急于北上和齐国争霸的夫差最终采纳了伯嚭的意见,答应与越国议和,此为“夫椒之战”。夫差也由此埋下了覆国的隐患。

夫椒之战后越国元气大伤。为安抚民心,勾践下诏罪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并下令“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将国内事务分别托付诸大夫负责管理,便带着范蠡等人去吴国给夫差当奴仆。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历尽艰辛,终于得到夫差的信任,于3年后被释放回国。

复仇之战

越国战争准备

勾践归国后为报仇雪耻,与范蠡、文种共同制定复兴国家的大计:

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其一,奖励生产,充实国力。“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其二,奖励蕃衍人口,“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有生多胎者,国家抚养;其三,照顾孤子、寡妇、疾病、贫困者家庭,国家发给廪食,教育其子弟;其四,尊贤礼士,延揽人才,对于“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对于四方之来士,必告先君之庙,以礼招待。

在外交方面:其一,掩盖越国的实力;其二,鼓励吴国北上伐齐、晋,结怨于晋、齐、楚三国。相反,越则“结齐、亲楚、附晋”,联合三国以制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强盛起来。

吴国战争准备

吴国在降服越国以后,开始向中原地区扩张势力。公元前489年,吴国进攻陈国,次年攻鲁。公元前484年,夫差听说齐景公已死,联合鲁国进攻齐国。[22]是役吴国出动四军,夫差自将中军,大夫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大夫展如将右军。齐国出动三军:国书将中军,高无丕将上军,宗楼将下军。公元前489年5月27日,双方展开大战。吴右军击败齐上军,齐中军击败吴上军。但吴上军得到吴中军与王卒的支援,扭转局势,大败齐军。吴俘获齐中军将国书及大夫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等,并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此为“艾陵之战”。

在发动战争的同时,夫差又征调大批民工构筑邗城,作为北上基地,开凿邗沟,沟通江淮,以利军运。为引导吴国北进中原,勾践让文种率万名民夫协助吴国开凿邗沟,以推动夫差北上。 当吴国出兵伐齐时,勾践亲率其众朝吴,向吴王及将士馈赠礼品,吴人皆喜。唯大夫伍子胥谏阻吴王出兵伐齐,吴王不听。吴王夫差胜齐归来,听伯嚭之言杀害伍子胥。

战争打响

第一战——越袭吴都之战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命王子地、王孙弥庸辅佐太子友守国,己亲率国内精兵北上,与晋在黄池(今封丘县西南)争盟。越王勾践趁此机会,发习流(水军)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及诸御千人讨伐吴国。 兵分两路:一路由范蠡、舌庸统帅,循海而逆入淮河,以断绝吴兵归路。另一路由勾践统帅,逆吴江而上,攻击吴都姑苏。

公元前482年6月11日,勾践先头部队由畴无余、讴阳率领,先攻至吴国郊区。

吴将王孙弥庸看见越军打着他父亲的“姑蔑之旗”,即要求出战,吴太子友不允许。但弥庸不听,于公元前482年6月20日率兵五千出击,在王子地的协助下,双双得胜。弥庸俘获畴无余,公子地俘虏讴阳。勾践大军赶到,王子地则入城防守。公元前482年6月21日,两国再次交战,越军大败吴师,俘虏吴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公元前482年6月22日,越军攻入吴都,焚毁姑苏台,尽获吴国大舟。吴派人向夫差报告国内败讯。夫差为防止此事泄露,在帐幕中连杀七名使者灭口。

公元前482年7月6日,夫差在黄池摆下赤、白、黑三个万人大方阵,以兵威胁晋国,争得先歃血主盟的角色,然后回师。吴军回国后,因都城已失,士卒疲惫,无力再战,就派太宰伯嚭向越求和。勾践见吴军主力尚存,遂于吴国媾和后班师。

此战过后,吴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夫差佯作息民姿态,暗中作战争准备,企图恢复力量复仇。

第二战——笠泽之战

公元前478年,吴国遭受旱灾,“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人民移往东海之滨,以就蒲蠃之食。越大夫文种乘机献伐吴之计。

勾践接受文种之计,起兵伐吴。临行简选精兵,命一家兄弟四、五人在军中者返回一人,命将患疾病者、老弱者、智力不足以听命者遣返归家。同时斩杀畏缩不前者。号令军中:有“归而不归,处而不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者,“身斩,妻子鬻”,以统一号令,使全军皆有致死战斗之心。

勾践率越军大举攻吴,吴王夫差则率军到笠泽江(今江苏省苏州市松江)抵御。吴在江北,越在江南,两军夹江水布阵。入夜后,勾践抽出部分兵力组成左、右两队,令左队溯江而上五里,就地待命;令右队顺江而下五里,就地待命。夜半,令左、右两队鸣鼓渡江,在水中央待命。吴军获讯越军分两队渡江,准备夹击吴军,不等到天明,也将军队分为二部,以抵御越军。越王遂率三军,以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主力,偷渡过江,不鼓不噪,突袭吴中军,吴中军大乱,于是溃败。越左、右队趁势渡江追击。吴军三战三败,退保吴都。吴国大片土地落入越国之手。

笠泽之战过后,吴越两国军事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越国已占有绝对优势。

第三战——越围攻吴都之战(越灭吴之战)

公元前475年,勾践倾全国之力,发动灭吴战争。越军包围吴国三年,吴军不战自溃。吴王仅率亲近卫士与大臣,突围西上姑苏台,派王孙雒向勾践请和。勾践不忍心灭吴,准备答应媾和。范蠡谏阻勾践说:“今君王不断,其忘会稽之事乎?”勾践醒悟,拒绝吴国的求和。

范蠡率兵攻下姑苏之宫,俘获吴王夫差。勾践要把夫差送到甬东(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东之翁山),赐给夫妇三百人,以奉养天年。夫差叹息说:”孤老矣,焉能事君?“随即自杀,吴国就此灭亡。

战争后续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唐】李白

勾践灭吴后,尽并吴国土地,乃率军北渡淮河,在铜山(今江苏省铜山县)会见晋、齐等诸侯,并遣使致贡于周天子。周元王派使者赐勾践祭肉,命他为侯伯。勾践把吴国侵占陈、宋的土地归还两国,把淮河上游的土地送给鲁国,把泗水以东的五百里土地送给楚国。勾践遂号为霸王,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战争点评

犹来吴越尽须惭,背德违盟又信谗。

宰嚭一言终杀伍,大夫七事只须三。

功成献寿歌飘雪,谁爱扁舟水似蓝。

今日雄图又何在,野花香径鸟喃喃。读《吴越春秋》【唐]】贯休

几十年的吴越争霸,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人们津津乐道于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三千越甲可吞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催人振奋;扼腕叹息于吴王夫差任用奸佞、穷兵黩武,因胜而骄,纵敌贻患,处安忘危,终致身死国灭;对文种“鸟尽弓藏”式的悲剧唏嘘不已;对范蠡携西施的泛舟五湖艳羡不已……

历史花絮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夫差死,吴国亡,勾践持剑心茫然;该杀不该杀的都杀了,还有谁呢?他把剑派人送到了他的辅国大夫文种那里,并留话:先生教给寡人伐吴之术一共七种,寡人只用了三种就灭亡了吴国,还有四种在先生手里,要不要到先王那里在自己身上试试?文种也只好自杀。不愧是杀功臣的鼻祖,其无耻卑鄙和冷血,为朱元璋和刘邦树立了榜样。可惜文种先生不听范蠡之劝,枉送了性命;而范蠡此时正携西子酥手,泛舟五湖。

正是:

春日寥寥雨又风,小窗开卷兀衰翁。

斯文斧钺兴亡后,故国醯鸡语话中。

越台还闻走麋鹿,吴墟真见有梧桐。

更怜胥种皆从剑,敌破谋亡一祸同。《读吴越春秋》【明】沈周

(2)财神——陶朱公——中华商圣

范蠡应该是在夫椒之战后,为勾践筹划”腐吴之计“时就爱上了西施,并约定了终身。

灭吴功成,深知勾践秉性的范蠡,婉拒勾践的高官厚禄,毅然携美而去;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是说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范蠡与西施这样的结局,使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古往今来,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和文化符号,广为流传。在文学、戏剧中,关于西施题材的作品更是不可胜数。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虽然优美动人,却无历史依据。《史记》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在这里,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蠡到陶经商,也没有西施。

虽然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真实的历史中,范蠡凭自己出众的经商才华,成为历代商业鼻祖,并被奉为财神,享受香火至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认真☜的╯╮╭╰学♬2024-03-26 04:17☞认真☜的╯╮╭╰学♬[福建省网友]43.224.71.246
    越王勾践运用三千越甲的战略巧妙征服吴国,可见军事智慧和决策力的重要性。
    顶0踩0
相关阅读
四六级考试不及格 考研之路还开吗?

四六级考试不及格 考研之路还开吗?

虽然许多研究生招生院校对四六级成绩有要求,但并不是所有院校都有这样的限制

2024-01-28

我在冰上飞翔:学会溜冰的成就感

我在冰上飞翔:学会溜冰的成就感

童年,像一只欢乐的小鸟;像一首优美的歌曲;也像一片被风吹拂的叶子。每当回忆童年,总会引起我的深思。那年夏天,将近中午时,我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门吱扭一声开了,妹妹像...

2024-01-08

司机年终总结:驾驶生涯一览

司机年终总结:驾驶生涯一览

机器出现在人类社会上,是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

2024-01-21

天生毒舌三大星座:无法忍受的说话方式

天生毒舌三大星座:无法忍受的说话方式

在星座学中,有些星座以其直率的性格和锋利的舌头而著称,常常让人受不了他们的话

2024-01-26

美味韭花炒肉的烹饪秘诀揭秘!

美味韭花炒肉的烹饪秘诀揭秘!

要做出一道好吃的韭花炒肉,关键在于选料与烹饪技巧

202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