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推荐 > 正文

探索‘去鲁迅化’背后的原因:鲁迅文章屡次被移出课本 余华点明现象背后的动因

时间:2024-03-31 17:02:23

相关推荐

探索‘去鲁迅化’背后的原因:鲁迅文章屡次被移出课本 余华点明现象背后的动因

自20世纪初至今,鲁迅的文章屡次被移出课本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一些教材将鲁迅文章的选文逐渐减少或移出,甚至有一些学校直接取消鲁迅文章的教学。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去鲁迅化”的讨论。而著名作家余华就曾指出,去鲁迅化的兴起与社会风气的变迁有关,现代社会的个性崇尚、市场化倾向等因素导致人们对鲁迅式的激进文学表达风格产生了厌倦,使得一些教材选择避而不谈。因此,去鲁迅化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学教育与文学传承的思考与探讨。

鲁迅先生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批判文学警醒世人,发人深思。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极具艺术色彩的,有很多读者读不懂他的思想,只是觉得他的语言万分犀利,宛如洪水猛兽肆意冲撞人们的灵魂。

鲁迅文学在人们思想刚刚觉醒的时候有着强大的震撼力,他的文字如刀如剑,让人们在混沌中猛然惊醒,进而激发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可随着和平的逐渐蔓延和人们生活的逐渐稳定,鲁迅文学在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少。

鲁迅的文章被频频移出学生们的语文课本,“去鲁迅化”成了一种大趋势。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呢?余华一句话就点明了其间原因

余华说:“虽然不想承认,但是鲁迅他的确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想他斐然的文笔是没有人愿意质疑的。”

鲁迅文学,惊艳时代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和他的作品在文坛中的地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想必也没人会质疑。

19,鲁迅发表了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体式的作品,是开启先河之作。199月,鲁迅发表了小说《风波》;198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的8月,小说集《彷徨》出版。

《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等文章的现世,让人们一再刷新对鲁迅文学造诣的认知。鲁迅小说的选材很是独特,他开创了现代文学的两大题材“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

与传统的英勇将士、侠义之辈、神魔争斗、才子佳人、妓女嫖客等传统的文学主题相比,鲁迅的文章让人耳目一新。鲁迅文学的诞生,惊艳了时代。

在自己的文章中,他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描述和表现文中的主人公。他关注着“病态社会”中农民和知识分子在精神上遭受的折磨和痛苦,表现出他们在黑暗社会中的被压迫和无力反抗。除此之外,鲁迅还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

在他的小说中,小说的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的“自我”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他的文笔奇幻又极具魅力,让人看了禁不住细细回味。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大的而贡献。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深深受到了鲁迅思想的影响。毛主席曾经对鲁迅有着很高的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去鲁迅化”在去什么?

“去鲁迅化”的思潮已经在社会上呼喊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人们对于“去鲁迅化”的看法也并不相同。

对于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人来说,第一次接触到鲁迅还是在语文课本上。他的《朝花夕拾》和《野草》,曾经是语文老师们重点讲解的文章。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鲁迅的文章正在一点点走出我们的语文教材,“去鲁迅化”的口号也越喊越热。对于这种情况,有人拍手称赞,有人叹息文化的没落。

那“去鲁迅化”到底是要去什么呢?

从最表面的意义上讲,“去鲁迅化”首先要去的就是晦涩难懂。鲁迅的文章大多颇有深意,因此对于思想上还未开窍的孩童们来说,鲁迅的文章彷佛是天书,很难读懂。

而且,鲁迅文章的批判性过强,容易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在很多学生眼里,鲁迅是一个大文豪,但至于他好在哪里,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或许去掉晦涩难懂的鲁迅文章更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其次,“去鲁迅化”去除的是陈旧思想。鲁迅再厉害,也是个成长在几十年前旧中国的文人。他的文学视角纵然在文学界可圈可点,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年他笔下抨击的很多社会问题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去鲁迅化”更有利于新时代孩子们的思想发展。

关于为何会出现“去鲁迅化”的现象,余华的在小说《活着》中一句话让大家骤然清醒:“虽然不想承认,但是鲁迅他的确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想他斐然的文笔是没有人愿意质疑的。”

这说明什么呢?“去鲁迅化”并非否认其文笔和才华,而是为了降低他的批判思想对于如今学子们的影响。时代在变化,思想也要同步变化。毕竟,无论何时用旧时代的优秀思想来捆绑新时代的人,总是不合适的。

“去鲁迅化”并非个例

其实,在文学界出现“去鲁迅化”的情况并非个例。

不仅仅是鲁迅的文章,还有很多曾经被视若珍宝的优秀文章已经被新时代的另外一些事物取代。教育部门之所以将这些文章移出教材,不是因为那些文章表达的思想已经被如今的社会所排斥,而是因为新时代有了更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事情。

为了培育出更符合如今社会需要的青年才俊,教育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同步。而且,始终跟随社会的进步保持更新和改变,是教育行业的职责。

对于教育部门来说,课本内容的编制和更新,绝对不是一个人脑子一热的冲动结果,而是经过一大批专业学者认真钻研和分析利弊后的结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思想,他们自然比我们普通人要清楚百倍。

小结: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文化教育也不能落后太多。“去鲁迅化”不是一代文人的没落,而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我们要以一个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去鲁迅化”的现象,不能一味抨击和批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去鲁迅化”思潮的出现就真的拒绝鲁迅先生的作品。

当我们以一个独立思考的理性思维去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我们一定会被其中的魅力所折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殇∮2024-04-06 02:36¨殇∮[江西省网友]110.84.150.145
    应该深入思考为什么些经典作品会被移出课本这中定有些深层原因。余华谈及现象也值得我们进步关注。
    顶9踩0
相关阅读
长大后才明白的课文:年少茫然看不透 再读已是文中人

长大后才明白的课文:年少茫然看不透 再读已是文中人

曾经的我们朱自清的散文?实力拒绝!柳永的望海潮?天哪,太长了吧!屈原的离骚?那个请问,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说话?鲁迅的

2024-01-12

鲁迅孙子周令飞:看书刷视频比例一九开

鲁迅孙子周令飞:看书刷视频比例一九开

这是秋夜奇特而著名的开头,是属于鲁迅先生的幽默

2023-11-18

95后陈昌:2年公众号涨粉600万+以内容满足人类孤独需求

95后陈昌:2年公众号涨粉600万+以内容满足人类孤独需求

以下内容整理自现场演讲,嘉宾本人已确认:大家好,我叫陈昌,是个写公众号的

2024-01-25

拐卖11名儿童 人贩子一审判死

拐卖11名儿童 人贩子一审判死

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24-03-13

余华:麦田里的故事

余华:麦田里的故事

小说以麦田为背景,描绘了农民的艰辛劳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