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随笔 > 正文

高中化学必修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练习试题

时间:2021-08-22 17:35:18

相关推荐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为这场即将到来的考试走怎样的准备呢?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练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练习试题

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烃 C.二氧化碳 D.甲烷

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品红试纸、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有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强于I2 D.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能鉴别CO2和SO2的试剂是()

A.品红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氯化钡溶液和氯水混合液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与空气中的S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则“PM2.5”的颗粒物在酸雨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下列的()

A.还原作用 B.氧化作用 C.催化作用 D.抑制作用

Na2O2、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Cl2、SO2依次属于电解质、单质、非电解质 B.标准状况下,1 mol Na2O2和22.4 L SO2反应生成Na2SO4,转移电子数目为NA C.等物质的量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更快 D.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把SO2通入NaOH溶液中,当SO2和NaOH完全反应时,其质量比为6∶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SO2有剩余 B.溶液还可吸收SO2 C.溶液中除OH-外,只存在一种阴离子 D.溶液中溶质(正盐与酸式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将SO2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该溶液溶质组成不可能为()

A.Na2SO3和NaOH B.NaHSO3 C.NaHSO3和Na2SO3 D.NaOH和NaHSO3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下列收集SO2的装置中合理的是()

火柴头上通常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等物质。某同学欲检验火柴燃烧后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他应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先通入足量NaHCO3溶液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通入品红溶液中 D.先通入足量溴水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性质的角度分类,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类,SO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C.从在水中是否发生电离的角度,SO2属于电解质 D.从对大气及环境影响的角度,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SO2气体:Ca2++SO2====CaSO3↓ B.过量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SO2+OH-====HS C.SO2气体通入溴水中:SO2+Br2+H2O====2H++2Br-+S D.氢硫酸中通入氯气:S2-+Cl2====S↓+2Cl-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足量的SO2后,试管①和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是()

A.①为红色,②为红色 B.①为蓝色,②为无色 C.①为无色,②为蓝色 D.①为红色,②为无色

将一定量的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错误的是()

A.SO2+H2O+Ca2++2ClO-====CaSO3↓+2HClO B.SO2+H2O+Ca2++2ClO-====CaSO4↓+HClO+H++Cl- C.2SO2+2H2O+Ca2++2ClO-====CaSO4↓+4H++2Cl-+ D.SO2+H2O+Ca2++3ClO-====CaSO4↓+2HClO+Cl-

实验题

硫酸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超过0.05%(体积分数)时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校兴趣小组欲测定硫酸工业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采用以下方案:

甲方案:如图所示,图中气体流量计B用于准确测量通过尾气的体积。将尾气通入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碘水中测定二氧化硫的含量。当洗气瓶C中溶液蓝色消失时,立即关闭活塞A。

(1)洗气瓶C中导管末端连接一个多孔球泡D,可以提高实验准确度,其理由是。

(2)洗气瓶C中的溶液可以用其他试剂替代,请你举出一种: 。

(3)洗气瓶C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关闭活塞A,测得的SO2含量(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乙方案:实验步骤如以下流程图所示:

(4)写出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步骤③中洗涤沉淀的方法是 。

(6)通过的尾气体积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时,该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体积分数)为(用含有V、m的代数式表示)。

丙方案:将乙方案中步骤①省略,直接将尾气通入过量Ba(OH)2溶液,其余步骤与乙方案相同。

(7)你认为丙方案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某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充分燃烧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CO2、SO2、水蒸气等。为了检验该发电厂排出的废气中的成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连接的顺序为(填导管接口字母) 。

(2)根据 现象能证明有SO2存在。

(3)根据 中无明显变化和装置A中

现象证明有CO2存在。

(4)把装置E放置在最后,能否证明该废气中含有水蒸气?,理由是。

(5)装置B的作用是 ,

装置D的作用是 。

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理论上不产生沉淀,而实际受到空气和溶液中氧气的影响很快便能观察到沉淀现象。为了避免产生沉淀,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气密性检查完好后,在装置A中的多孔隔板上放上锌粒,通过注入稀硫酸、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到后续装置。

②后关闭活塞,将装置D的导管插入烧杯中。

③通过装置B的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进入到BaCl2溶液中,溶液保持澄清。

④打开活塞,将产生的氢气导入后续装置一段时间。

⑤将盛有BaCl2溶液的试管从装置中取出,拔去橡皮塞用胶头滴管伸入到苯层下方滴加双氧水,随即出现白色浑浊,滴加稀盐酸并振荡,白色浑浊不消失。

⑥拆卸装置,清洗仪器,处理剩余药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和③的空白处使用的仪器分别为、;

(2)装置C中苯的作用是 ;

(3)实验步骤②的操作为 ;

(4)实验步骤④的目的是 ;

(5)写出实验步骤⑤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为了避免产生沉淀,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请举一例 。

填空题

有A、B两种常温下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黄绿色气体A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变为无色;将气体B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也变为无色;将气体A和气体B按1∶1的体积比混合充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化学式:、。

(2)写出A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A与B按1∶1的体积比混合通入水中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加热通入A后变为无色的品红溶液,现象是

加热通入B后变为无色的品红溶液,现象是

看了"高中化学必修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练习试题"

收集不易,本文《高中化学必修1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练习试题》知识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评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礼嘉中学高中高三 年级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礼嘉中学高中高三 年级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学生,专题,原理,性质,突破,化合物,概念,化学反应,结构,单元,备注,章节,课题,重点难点,分析,活动,有关,化学实验,教学时数,典型,物质,衍生物,教学目标,元素,官能团,蛋白质,应用,影响,成和,结构简式

2000-10-01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高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

C.,A.,B.,D.,反应,离子,物质,溶液,电解质,气体,水溶液,C.H,D.K,D.H,沉淀,胶体,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化合物,分散系,状态下,化合价,原子,混合物,说法,丁达尔效应,分散质,复分解反应,是否正确,电子转移

2000-09-20

高中化学教育问题的研究与新型教育模式探索

高中化学教育问题的研究与新型教育模式探索

《高中化学教育问题及新型教育模式探讨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当前高中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型教育模式。首先,论文将对当前高中化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学科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教学方法的不足...

2024-02-21

人大附中教师分享观点:重新定义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人大附中教师分享观点:重新定义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这些教学方式,人大附中的老师们希望能够让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更加主动、参与和享受。实行选科赋分的新高考,如何选...

2024-02-14

食品保鲜技术论文2怎么写(模板14篇)

食品保鲜技术论文2怎么写(模板14篇)

...及外皮的成品粮,其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极易吸湿、氧化、受害虫霉菌污染,不易储藏。但为了调节供需矛盾、应付突发事件、保证市场供应和商品流通等的衔接要求,小麦粉的储藏量将会逐渐增加。为了做好小麦粉的安全...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