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头条 > 正文

如何写谱书名称

时间:2021-05-02 18:34:12

相关推荐

如何写谱书名称

如何写家谱名称

重庆大足:喻刚伦

应邀参加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 有幸接触各姓氏家谱, 如《孔子世家谱》、《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中华邱氏大宗谱》、《湖北省谢氏宗谱》、《中华喻氏通谱》、《南阳房氏族谱》、《胡氏族谱》、《豫章王氏家谱》、《满族叶赫氏家谱》、《袁氏族谱》、《佟氏族谱》、《任氏族谱》、《仝氏族谱》等上百套家谱。就凭家谱的名称来看,有一目了然的,有些就不知所云了。古人云,名以正体,即是说,一部书的名称,是该书的外形与内在实质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其好者,则一下抓住了读者心,必然带来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则会使两个效益的暗然失色,降低价值。

当前修谱正处于高潮,但在家谱标名上出现了有些问题,而有些专业修谱公司也是如些,家谱标名上仍人云赤云,余并不苟同,就此谈谈我的意见:

一、家谱书名称的重要性

家谱,历史上曾有多种名称,家谱仅是其中使用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从古至今,家谱类文献的名称大致还有如下这些:

谱、谱牒、族谱、族系录、族姓昭穆记、族志、宗谱、宗簿、宗系谱、家乘、家牒、家史、家志、家记、百家集谱、世录、世家、世本、世纪、世谱、世传、世系录、世家谱、支谱、本支世系、枝分谱、帝系、玉牒、辨宗录、偕日谱、系谱、图谱、新谱、星源集庆、列姓谱牒、血脉谱、源派谱、系叶谱、述系谱、大同谱、大成谱、氏族要状、中表簿、房从谱、维城录、谱录、祖谱、联宗谱、真谱、渊源录、家世渊源录、源流考,世典、世牒、世思录、家模汇编、乡贤录、会谱德庆编、私谱、传芳集、本书、系谱、清芬志、家传簿、先德传、续香集、房谱、祠谱、坟谱、近谱、会谱、全谱、合谱、统谱、通谱、统宗谱、宗世谱、总谱等等。

1、族谱虽然名称很多,不外乎有这样几大类:从地域上看,有几支系编修的,有以村、乡、县为单位联修的,有以市、省为单位联修的,有合全国而修的。还有以家族世系、考订家族世系的专类图籍,以及民间的“经单簿”等形式。还有专为皇族而修的玉牒。无论是哪种形式,在何地域而修,都是一种记录家族渊源、传承、迁徙、发展状况;以及家族人物事迹、文学艺术、家族教育(重点是家规家训)、习俗、礼仪;还记录着本家秘密,如婚姻、葬穴,有的还配有图式和照片;家族旺盛者,并有名人撰写的文章,如序文、人物传记、赞记、碑铭等文献资料。内容十分丰富,很是难得。实际上族谱,是家族发展史,是地方和国史编修的重要资料书,它为研究民俗、人口、人文、地理等提供了重要佐证。所以1984年11月20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的通知》(即「1984」国档发47号文件中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自古至今,不少政界要人、学者,以及民间爱好者,他们对族谱加以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这就形成一门学问,这叫谱牒学。

“谱牒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家谱、族谱的学科。“家谱”是以表谱的形式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和本族人员事迹的图书体裁。由于家谱反映了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印迹,是以其特殊形式记录的关于家庭起源、家族形成、民族融合及其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的重要史籍,凝聚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演变、传播以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家谱的记载可反映当时的杰出人物经历和重要事件,往往可以印证史料的记载或补充史料的不足或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属珍贵的文献资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对研究我国的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我国历史上的先贤、近现代国家领袖及重要名人都曾对谱牒有过重要的论述,也反映了家谱在我国社会上的重要地位。

目前家谱学的研究情况怎样? 基本上分学院派和民间两个阵营。各大学和研究所里有一批教授和学者,他们从事国家课题的研究。但是有的学者感兴趣的选题也偏向民间性质,也并非国家课题。而民间学者一般都是对自己姓氏的家谱研究比较多,比较深入。一般都是用业余时间或者退休之后研究。目前社会上对谱牒学反映还不是很热烈,这与家谱观念不够普遍有关,但好在现在已经不排斥了,有的地方还越来越理解和支持。

如今,炎黄子孙遍布世界,海外华人超过5500万,每年都有大批华人不畏艰辛,来到中国大陆祭拜祖先,国家也祭拜华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中国人这种执着的寻根追祖情结,与延续数千年的家谱文化有密切关系。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现代人续编的家谱,在吸取历史上编制家谱精华的基础上,将家谱的修撰进行了拓展与创新,大多将每人的世系、生卒年月、学历、专业、经历、婚姻、成就、照片、地址等都记载下来,还配上反映重要人物及事件的短文,成为家族中维系血缘关系及记载家族历史的珍贵文献材料,代代下传,丰富了家谱的内容。

2、族谱编修的目的。所谓的目的,即是在做这件事上,想要达到的效果,也就是说你为什么想做这件事?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我们今人与先祖,撰修家谱目的主要有四:追根溯源,认祖归宗;辨析亲疏,杜绝混冒;收宗睦族,凝聚人心;弘扬祖德,启迪后人。最终达到“彰先贤,砺后人,抢史迹,撮精英,使族人守法敬业,崇尚道德,争做新人,为国效命,为梓里贡献绵力”。

(1)追根溯源,认祖归宗。国人修史,首列建置沿革,以彰山川之峻秀,人文之荟萃,物阜而民丰,足显太平之盛世;而氏族之修谱,成例是首在追根溯源,不忘本来。然则,木本水源之思,是华夏民族的天然本性,所谓“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根深则叶茂,源深则流长,祖盛则子孙蕃”,华夏之民本于根性,而追根溯源,考察本姓氏之来源,以及始祖为谁?故各姓氏,无论是古还是今,编修族谱,首要弄清本氏族的由来和始祖是谁,于以正本清源,认祖归宗。当然,修谱要受时代影响,旧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人们在修谱时,受“天人合一”封建思想和等级制观念的影响,难免不有攀附之嫌,举如郭崇韬拜汾阳王,为人所讥诮;杨广之后耻言先世,为人所不耻。因此,封建时代溯源追根就成为撰修家谱首要目的。太原市小店区戴家堡村清乾隆年间“侯氏家谱原序”称:“尝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也者,固人生之本,始知所自出,而亦世系之流传所共演者也。我侯氏始祖……”祖是发源和繁衍的根本,世民焉有不慎。

对此,古人已相当重视,在明代广东地区着名学者陈白沙先生的文集中,收录了几篇他为本地一些大族编撰的族谱所作的序文,可以说明其事。以下是其中两篇序文的摘录:

《汤氏族谱序》曰: “汤氏,邑之着姓也。自言先汴人,随宋南渡,居岭南南雄。世远失传,今以始自南雄迁古冈曰统者为一世祖。统以上无考。谱亡于元季之乱,续之者唐府伴读八世孙有容也,退庵邓先生序之,予惟世家之谱可观,不援不附,如汤氏,亦良谱也。内则贤妇女,外则贤丈夫,相与修缉维持,既亡而复存。汤之子孙念之,亦允蹈之。”

《绿围伍氏族谱序》曰: “伍氏系出汴粱,先世有仕宋为岭南第十三将,卒于官,遗其二子,新会遂有绿围之伍,曰朝佐,曰朝恺,今为绿围始迁之祖。而氓又始迁之祖师自出,所谓第十三将者是也。氓以上世次莫详,今断自可知以氓为第一世。自氓而下,或隐或仕,垂三、四百年”。

陈白沙为之作序的这两个家族,都是明代新会县的大族,但当时他们编撰族谱时,所能记述下来的世系,都只能追溯到宋代的入粤祖,汤氏声称他们原来有谱,但亡于元季之乱,伍氏则未提及原来是否有谱。但无论如何,这些大族在明代前期编撰族谱时,所能追溯的祖先,只是到宋代,再往前,往往就无法考查了。正因为如此,陈白沙对于当时一些人攀附家世的做法是很不以为然的。他在《周氏族谱序》中这样写道:“公以弘治己酉始至白沙。未几,公复来;与言家世缨簪,以其族之谱请序以付梓。予以不敏弗许。数载之内,屡致书嘱邦伯东山刘先生、按察使陶公交致其恳。既而,公复以书来,曰:“吾周氏自昭信以上居洛阳,世次无考。令谱断自可知,以昭信府君为第一世祖,其不可知者阙之,不敢妄有攀附,以诬先代而诳后人。先生幸为某序之,将无负于先生之言。”某于是不敢复以不敏辞于我少参公,而嘉周氏之谱不务穷于远,为信谱也”。

陈白沙这样说,似乎在表明一种态度,如果有人在当时编撰的家谱中追溯到很久远的世系,他是绝不相信的。他一再强调只有不援不附的,才是“良谱”。他痛诋当时攀援附会的风气,认为,“务远之详孰信,好大之同自诬”,他说:家之谱,国之史也。本始必正,远近必明,同异必审,卑而不援高,微而不附彰,不以贵易亲,不以文覆愆,良谱也……修谱者不知世之重也,援焉以为重,无实而借之词,吾不欲观也。

所以,当《周氏族谱》请他作序时,开始他并不答应,后来申明了早期世次无考,“其不可知者阙之,不敢妄有攀附”,他才应允承修。

(2)辨析亲疏,杜绝混冒。旧时代,朝代不断更迭,战乱仍频,水火虫灾累累发生,流亡迁徙,十分频繁,而且范围广,路程长,故尔族谱,就成为维系宗族唯一手段,所以宗人视族谱为传家宝,无论是什么原因迁徙,总是谱随人迁。大凡望族和文墨之家,都有族谱,无者会受鄙视。不仅如此,还因为:有的人为了博取功名,参与科考,希受恩宠,获得一官半职,没有族谱进不了考场,无以对答帝问;有的人为谋占风水,以伪谱招摇;有以螟蛉,冒充嫡庶,谋占田产;还有迫迁异地,为避受欺凌,妄攀门第。甚有勾结外姓谋占风水,该谱又在荣昌兵部尚书喻思徇的帖中讲,“不肖奸徒,同一般无耻亲戚设谋,勾引高安县王云老令郎镯金买地,逼处祖墓右手造葬”。

(3)收宗睦族,凝聚人心。谱书载道:“宗族者,祖宗之枝什也。薄视宗族即薄视祖宗,葛藟犹能庇其本根,况人乎哉!范文正公云:‘宗族于吾固有亲疏,自吾祖宗视之,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是故“血浓于水”,同宗之者,本属血统,无需分出亲疏,宜皆礼让相接,恩义相维。即间有事端,应委曲调停,务使平心退让。所谓虽小忿,而不废懿亲也。若以少侮长,以尊凌卑,恃富欺贫,恃强欺弱,非宗人之行为。谱书又云:“兄弟者,分形同气之人也。昔有诗云:‘同气连枝各自荣,纤微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兄弟’;‘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摒弃宗人“相逢为路人”鄙俗,做到喜相庆、哀相吊、弱相扶、孤相恤,婚姻有别,尊卑有序,使血浓于水的感情,在同宗姓氏中焕发燃烧,而不致兄弟阋墙。今人虽重血统,但不唯血统,实际婚姻相配后,不是血统,也成血统,故不能强求血统,人人皆兄弟。如此而视天下人,整体国民,就能像国父孙中山所讲,由宗族团结,最终达到全民族团结。

(4)弘扬祖德,启迪后人。人们在编修族谱时,不难发现两个共象:一是辑录了家族史上许多人物传记;二是始祖(包括得姓始祖和迁居的创业始祖,有的族谱称为基祖)总是在艰苦创业之后,广行仁善,开办学校,培育后代。对此引发人深思,这是为什么?思来想去,转到一个问题上,“弘扬祖德,激励后嗣”。读了先辈的感人事迹,不自觉地激发自身,要努力奋发,决意“立功、立言、立德”,为后世做出榜样。比如美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个家族,对宗人很有启发作用。着名哲学家爱德华,他八代人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1位副总统。另一个是臭名昭着的酒鬼赌徒珠克,他八代人中有300多个乞丐和流亡之徒、7个杀人犯、60多个诈骗犯和盗窃犯(《民主与法制》总96期)。“但愿名垂千古,不要遗臭万年”,人们总是趋向前者,不学后者,这是人类社会的共象。正因为有此共象,才使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延续和流传,代代相传,成为世界文明的一朵奇葩。

二、现今修谱面临的实际

我国新一轮的修谱,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是自发式的民间修谱,但发展迅速,已遍及各省市,并少数民族,无论大姓或小姓,都参与热潮中,真可谓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坦白地讲,此次修谱是民间性的,又是自发式的,无人管理,自然没有统一标准,难免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既要正视,又要关爱,还要有组织有步骤,加以必要的引导。幸好“中华大族谱协会”成立,并有大批专家、学者热情研究,并撰写大量有价值的文论,这就从组织与理论上,保证修谱朝着健康有利方向发展,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能讳疾忌医,找出差距,正视问题,以利改进。为之我们从大批各式各样族谱和大量文论中,找出有待改进的问题,现归纳如下:

1、名称不规范

现观族谱,名称很不规范,其表现是:要吗千篇一律,均标《某氏族谱》、《某氏宗谱》;要吗在市县内,仅几个支派联合修的族谱,却冠上“通谱”、“统谱”名称,表与里不协调;还有标上不常用的名称,或名称很长,如《锡山过氏浒塘派迁常支谱》,即由无锡迁至常州的过姓浒塘支派的家谱;还有一些则标上具体住处,如《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标明毗陵(武进县古名)修善里,以区别同县同姓家族;此外,还有采用一些极为特殊的带有一定寓意的名称,如清代初年,句容华渚修成华氏家谱54卷后,没有按照一般惯例命名,而冠名《华氏本书》,看了此书义例,方才了解到,这个名称的意义是为了正本求源。清光绪年间,钱日煦修成家谱10 卷,命名为《吴越钱氏清芬志》,取义于两晋时陆机《文赋》中 “诵先人之清芬”之意;民国年间,袁镛修成家谱《数典不忘》一卷,这是反《左传》中“数典忘祖”之意;等等。如是给收藏、阅读与编辑带来困难,因为没有里籍,要去分辨行政区划,有时要在谱中查阅数篇文章方可确定,有时因系小地名而无法确定其里籍,比如南溪、溪口等名称。类似问题,经常遇到。

2、体例随意性大

阅读新修族谱,不难发现,其族谱体例,随编修者的理论水平而定,自然体例完备与否,亦随编修者的自身史学知识而决定其高低。无论史识高者低者,当前体例有三个共相:一是完全沿裘了旧式体例,不是说旧式体例不用,而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毕竟族谱体例起源于宋代,距今千有余载,社会已越三个时代,科学极大进步,经济突飞猛进,人口急剧增长,族谱门类已相应增加很大,若纯粹釆用旧体例,特别是“世系”,旧体例明显不适合;二是变招图新,虽有变化,不知从何处下手,想当然地在旧体例基础上,保留一些,删除一些,增添一些,虽曰体例,却不伦不类;三是对所编写的全部内容,不分门类,不分层次,不分主次,不分先后,在纲目编制上一味横呈条目,犹显臃肿繁多,易于造成“开卷了然,闭卷茫了”的感觉。如是等等,虽曰体例,却令有识者喷饭,让无识者厌然,给谱学蒙上尘垢。

3、选材不当,东拼西揍

此类情况表现在:一是有的支谱,为彰显本族人才济济,煞费苦心,稽史查志,搜索不属于本谱范围的历史与现实名人,很是牵强附会,实际与修谱目的相反;二是在辑纂族规家训、礼仪、民俗时,把属古代名家的也收编在谱内;三是把一些不属族谱范畴的常识,如中国历史纪年表、简化字等也收进族谱之中,目的虽是方便今人阅谱,但檃括杂芜,用心虽好,却徒自增加了家谱的篇幅。

4、溯祖追宗,好高骛远

湖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昌庆旭,在《民间修谱之我见》一文中指出:“私修家谱的通病,是追认‘帝王圣贤泽被后世、文章节义昭垂史册、为后儒仰宗’的古人为始祖,宋元以后,私家之谱,不登于朝,于是支离傅会,纷纭踳驳,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遥遥华胄,徒为有识者喷饭之助矣’。此乃前人误我,岂可不分真伪而全盘继承老谱?”昌氏之论,戮破此轮修谱中一个共病,即是:“溯祖追宗,攀援附会”(《第二届中华大族谱国际会议文集》110页)。此种现象,为数不少,务必改正,免致以讹传讹,造成罣误,贻误后人。此一轮修谱,是在修谱中断近百有余年,共和国成立60余年后首次修谱,成例是要追溯姓氏之来源,考究始祖是谁。但在此一问题上,人们有一个共同心态是:姓氏追溯得越远越好,始祖地位越高越荣耀,故常把姓氏之来源,追溯到上古或远古,把始祖说成是帝王、将相、公侯、高官,因而闹出“郭崇韬拜汾阳王墓”和“隋焬帝之后耻言前世”的笑话。这次修谱也有步此后尘的情况,务必实事求是,不能“有征而不书弃其祖;无征而书之诬其祖”,妄为攀附。因之,在始祖考略中,就应明析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始祖的含义。对于始祖是有严格的界定,《辞海》释道:“最先得姓的祖先。《仪礼 丧服》:‘诸侯及其大祖、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后以称有氏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很显然,所谓始祖,必须有这样两个必备的条件:一是历史上第一个用这个姓的人,也就是说最早用此作姓的人;二是要有传承,也就是说既有其姓,又有传承可考;符合这两个条件者可称始祖,反之则不能称始祖,始祖在宗祠里称不祧之祖。常有族谱,把元明时期迁徙创业之祖,称始祖,如是就与开代之祖相混。此等问题,理当重视,并加改进,不然就混肴了视听。

第二、亦如昌氏所言,常把受姓之始祖,地位抬得很高,时间追溯得很远,甚有把黄帝作为本姓之始祖,而且从黄帝排世次,一直排到今。并且代代姓名和生、婚、卒、葬,注录得清清楚楚。如是,看似清晰,实际难经推敲。尽人皆知,族谱在历史上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和五代混乱,几乎遗失殆尽,就连孔氏之谱,都办不到,可想而知,其它姓氏就更难办到。人们试想,这些资料源于何处,依据何在,很难令人置信。

第三、把始祖与以后开基创业之基祖含混。《幼学故事琼林》云:“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重庆荣昌县清光绪十四年《喻氏世仁堂重修宗谱序》云:“子孙者祖之枝也。而枝必有木,故未系子孙而先之以发祥之始祖,又推始祖所自出而首之以开代之远祖,更冠之以受姓受氏之鼻祖”。其中把鼻祖、远祖、始祖等,科判得非常清楚。从这里清楚看到:有受姓受氏之祖;有开代立姓之祖;有分派发脉,创基立业之祖。但在此一问题上,人们常把受氏受姓之祖,与始祖混为一谈,也有把创基立业之祖也称为始祖。识者知道,在上古姓氏产生,是先有氏后有姓,而后姓氏合一。在奴隶制时,“天子建德,因生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随着奴隶制的瓦解,生产力的提高,人口增加,在氏的基础上,才产生出姓;到了秦汉之际,氏姓不分,合二为一,统称姓氏。所以有的姓氏,出现这样现象,在始祖之前,又出现有受氏受姓之祖,其虽有祖,却无传承,此种情况,亦发生在不少姓氏之中,需在考辨之时,慎重处理。

5、体裁单调,形式呆滞

族谱属纂辑性,大凡按编修目的和纲目要求编写,这就涉及许多门类。各个门类,有其自身的体裁,故尔在编修中,体裁不能一式到底,宜史则史、宜志则志、宜文学则文学、宜考宜纪……视情而定。如是一部谱书,史体志体,乃至文学体裁,均都采用。体裁的多样化,给谱书频添许多文彩,自会让人赏心悦目,其可读性不期而自至。比如旧谱,在志传人物时,就曾采用“行述、行状、行略、列传、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谱、年谱、年表、铭、诔、墓志”诸种体裁。由此可见,编修族谱,要求很高,特征明显。今天编修族谱,更要提高水平,在体裁的运用上,要灵活应变,诸体纷呈,切不可一体到底,板刻呆滞,否则降低水准,给修谱带来不利影响。

6、文学欠佳,言辞鄙俗

目前专家学者对新谱有个基本评价,认为“上品不多”。怎样理解这个评价呢?因为现今修谱,是伧促上阵,既未历练,又未培训,加之中断时间长,对族谱缺知少识,故尔质量不够上乘,有识之士特意保护其积极性,只作评价,不作指责,本在情理之中。其虽如此,作为编者,应当严于律己,在熟知史识基础上,努力提高文字修练。谱书除“世系”、“图片”外,文字比例也很大。古人云:“人靠衣衫,文靠表述”,在此需注意三种倾向:一是不因强调真实,而形成史事有余,文辞色彩不足,更不能使人读之味同嚼蜡;二是也不能因强调通俗易懂,而造成口头语言有余,书面语言不足;三是要在同一谱稿中,文体、形式要统一。虽是数人编写,不能使个性痕迹太深,也就是说,因个人文风突出而致体例不协调。此种状况,皆因为缺乏统稿,所以造成谱书个性有余,共性不足之故。

7、思想性不强,启迪作用不大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外在表现,所以有一句至理名言,叫“一切唯心造”。试想,世间一切事事物物,有哪一样不是人们思维的结果呢!不是个人的思想结果,就是共想的结果,没有一事一物而例外,所以修谱更要注意思想性。众所周知,“家国天下”,世间所有之事,集中反映在“家庭”、“国家”、“天下”三个方面。天下是由国家组合,国家是由家庭组合,家庭就成国家的重要一份子。族谱是家族史,家族史又联系着民族与国家。一个国家,要有它的精神支柱,这都表现在人们的思想风貌、道德品质、文明程度上。族谱它不牵连政治、经济、军事,但只是涉及。所以,修谱必须注重思想风貌、时代特点,脱离了就会失去它的作用与意义,犹如人失去灵魂一样。比如说,修谱主要目的是“尊祖、敬宗、睦族”。尊祖目的是孝思永怀,不忘根本;孝能出忠心,忠君、忠主、忠事业;有孝有忠,必能促进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孝又能生善,善又能生慈心,戚物利人,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敬宗、睦族”,不言而喻,是强调家族团结。血统论,是中国固有特点,孙中山先生曾就这样讲过,由家族团结而推广到民族,再到国家的团结。如此上下和顺,国家一片祥和,此乃太平盛世之象征,古今中外,人所共仰,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也。所以,我们要大张旗鼓去突出族谱所表达的思想,不要扭扭业业,东躲西闪。要使人读了族谱,深受一次爱国主义、升华各种文明的思想教育,并铬刻在心,落到实际行动中去。

8、转抄现象严重

对此,在谱学界,有学者严肃地提出了批评,应予正视。我们虽不原谅这种不正常现象,但可以理解,因为修谱毕竟中断时间长,谱学知识缺乏,自然一旦发现新资料,如获至宝,转摘示人,此其一也;还有关于历代谱诏、古今名人的谱论,是现今修谱的重要理论,应当宣传,让世人明白修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让领导者明白,因为他们忙于政务,无暇了解谱学,这些论断,足以起到警醒作用,如是转抄,仍可理解,此其二也。在原谅的前提下,要正视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让谬种流传。族谱要有族谱的特点,不能成为百科全书,哪些资料该入谱不入谱,编者要权衡好;同时更要处理好小支系与大支、本支系与非本支系的关系,也就是说,虽是本姓氏资料,而非本支系的资料,就不要免强辑入本谱。但少数族谱,对此之情况未加分辨,所以出现族史资料,东县如此,西县也如此的状况。类似现象,望后之善述者,加以重视,并于纠正,借以提高谱书的资料性与可读性。

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一般修谱的间隔最长不超过30年。有经验者,应将区划或里籍冠在谱名之前,或冠以堂号和几修等内容。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有地名、姓氏、修次;《黄山王氏辅德堂支谱》,有地名、姓氏、堂号;《陇西李氏宗谱》,有地望、姓氏。像这类取名方式,在家谱中并不常见,应当将地名、郡望、姓氏、几修加上家谱字样来命名,比较适宜。

综上所述,家谱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地名、姓氏、郡望、堂号、几修、原籍等命名方法。举例:

①地名+姓氏+几修范例:《大足喻氏七修家谱》。

②地名+姓氏+堂号范例:《黄山黄氏敦睦堂支谱》。

③地名+姓氏范例:《毗陵修善里黄氏宗谱》。

④几修+姓氏范例:《六修喻氏家谱》。

⑤姓氏+堂号+几修范例:《黄氏敦睦堂重修家乘》。

⑥原籍+姓氏+地名范例:《江西喻氏丰城派迁大足谱》。

⑦郡望+姓氏范例:《江夏喻氏家谱》。

祠谱:记载宗族祠堂各种内容为主的。是明代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家谱类别。它主要记载宗族祠堂史、祠堂结构、祠堂规约、祠堂列位祖先生平、祠堂祭祖仪注、祠联等。如江西万载《钟祠牌谱》、宜春《严氏主牌谱》等即是典型例子。

坟谱:记载本家族历代祖先坟墓位置、坐向、守坟、规约、墓祭仪式等内容。是宋元以后出现的一种家谱类别。它主要记载宗族自始祖至修谱时止,历代祖先坟茔的位置、座向,修坟的经过,坟茔图、坟山图、守坟规约、修坟所用经费、墓祭仪注等。如湖南攸县张氏就专门编有《张氏倡修上世坟谱》。

官谱:专门记载恩荣情况。

金兰谱:意取自《易经·系词》“两人同心,其利断金;痛心之言,其臭如兰。”结拜时,每人都要书写一份书面文契,通常用红纸折成信封大小数折,封面写《兰谱》或《金兰谱》,里面写着自己的族谱等。在祭祀完各自的祖先后,互相交换此帖,以后就以兄弟相称。

2013年5月于昌州古城之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英国留学:打造完美个人简历的秘诀

英国留学:打造完美个人简历的秘诀

...教育背景:包括大学、硕士阶段的在读时间,所在大学的名称、专业和所获学位,参加工作后的受教育经历,主要指脱产接受专门的进修、培训或学习。还有专业经历。应力求抓住重点,突出研究方向。担任教学工作的可列出主...

2024-02-22

12378投诉材料怎么写

12378投诉材料怎么写

...号码。信封或传真件上都要写明收件者的邮政编码、单位名称或姓名。2、为避免错记,消费者投诉除以上内容外,还要详细陈述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购物的名称、品牌、型号、数量及金额,被投诉者发生纠纷所涉及...

2024-03-13

[DNN模块开发]编写模块数据库安装脚本的方法

[DNN模块开发]编写模块数据库安装脚本的方法

...数据库安装脚本一般命名为:版本号.具体数据访问Provider名称(如对应SQLServer的安装文件可为:01.00.)。在上传新模块时,的模块安装程序,会根据文件中所列举的数据库脚本清单,按版本顺序执行数据库脚本。如果是升级安装...

2024-03-17

如何学写散文随笔

如何学写散文随笔

散文,文体,随笔,名称,广义,抒情散文,文章,篇幅,叙事散文,秦牧,成一,美一点,句子,事例,专指,中分,再加,事情,体裁,传记文学,区别,叙事性,小事,哲理,味道,小说,思想,戏剧,类型,文学

2000-09-22

学习如何撰写有效的检举信

学习如何撰写有效的检举信

...报信的开头就像平常写信那样,顶格写上接受举报单位的名称,比如,“某某检察院举报中心”。然后,介绍一下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比如,叫什么名字,男的还是女的,多大岁数,在哪个单位工作,担任什么职务,...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