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永州网 > 随笔 > 正文

佛法印记:三法印与实相印 ∣ 佛法要义 2-1

时间:2021-08-16 14:15:28

相关推荐

佛法印记:三法印与实相印 ∣ 佛法要义 2-1

如果不具足三法印的真实认知,你会把佛法讲成非佛法。∣很多修行人是对外面都放下,就是放不下“我”, 处处在为“我”找家。世间不可爱,所以要放下;但离开外面,“我”又找不到自我肯定。这份拉扯,就让修行老是停在那里原地不动。所以要观“诸法无我”。本篇主要内容抉择的智慧和标准∣法印就是现实∣法印的内涵∣法印与三解脱门∣一实相印和如法本相观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开示视频。


抉择的智慧和标准我们开始这一年度“佛法要义”的讲说,希望用一个小时来点出佛法比较关键的,或是大家容易模糊的一些道理。当然时间很短,不容易谈得细腻,不过谈多了大家也不一定有空听,所以就试着在这简短的时间范围里,把一些佛法的道理呈显出来。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从不同面向,谈到四圣谛、八正道、三学等等,希望大家能慢慢在其中抓到可以用来抉择的佛法要领,我们希望提供的是佛法实用的智慧。最近我们在谈《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这部经里可以看到,野干在面对生死的时候,能做出很断然的抉择,而不只是简单的法义的思考。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假如我们所学的法在现实中不能形成一种抉择的智慧,那么其实这个学法的意义不大。重点不在多,重点是你能理解而能用。我们都诵《心经》,我也一直在提醒大家,不要只是反复诵《心经》,它一开头就告诉你要去照见,“若见诸相非相”,要去见。佛法的核心并不是我们一直在演说,或者把过去的内容再重新炒一次、改成不同的语言,大家即便听了再多,也无法形成能应用到现实中的生活智慧,那佛法的解脱意义又在哪里呢?《未曾有因缘经》里的那只野干掉到井里,天帝救它出来,它说:“我并不感谢你救我,并不是我要这条命,我之所以让你救,是因为你们要听法。我更乐意死,因为我不久即将脱离畜生道往生天上,其实不需要你们救我。你们觉得能救我的功德很大,其实不是,是你们对生死轮回不了解。我很想离开,只是要满你们闻法的愿,这才留下。”野干过去造恶,堕畜生道的业报身,但因为曾经修学般若,这个智慧力让它即使造很重的罪、入地狱,刹那之间转饿鬼,刹那之间再转畜生,受了畜生身以后又将生天,它有这个智慧,所以它都知道。这份智慧让它连面对生死都毫无恐惧,我们想学的就是这个,而不是理论再理论,学个几十年,还是一样的思维,一样的执着的习惯性,不应该是如此。我们今天要讲的道理是“佛法印记”,为什么要谈这个?这是佛法之为佛法的标志,只要是佛法,就有这种特质。换句话说,今天讲这个法是要让大家能判断什么叫法。你讲的是法,我现在讲的也是法,是吗?即使我们讲同样的道理,都在用佛教名词,但判断究竟是不是法,并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具足法本身应有的特色——它的象征、印记。今天如果我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不是佛法印记?未必,因为那只是文字。你必须具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认知,这时候一切法是佛法——《金刚经》我们不是刚念完吗?反过来,如果不具足三法印的真实认知,你会把佛法讲成非佛法。“诸行无常”,那是不是有一个“无常法”?若诸行无常有个无常法,非佛法。佛法只是在否定常,并没告诉你有一个叫无常的。你看,是不是很有意思?“诸行无常”,你可以照着话来讲,但你讲出来的却不是佛法印记,不是那个血统。就像稻田里面有一种稗草,稗不是稻草,但长得很像;紫色不是红色,但人们常常以紫乱朱,讲佛法经常只是相似佛法。我们今天必须要找到一个判断,不是要找寻那种“这才是我的佛教”的执着。佛教其实代表的是这一份智慧,不是对这一个宗教的执着,这才是真实的佛法,是那份真实能顶戴奉行的、佛陀传承下来的智慧。要的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宗教,因为那个不是佛说的。我们学法学得很多,可是连最起码的判断都不一定清楚。你可以开口闭口谈佛法名相,但谈的不一定是佛法,而是冒牌的、是假钞,里面没那个印记,没那个特征,没那个血统。今天希望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断法的基准,你可以依它来抉择佛法,也可以依它来修学。这就是我们最常讲的、最根本的佛法三法印。我希望透过简短的时间,抓到这个精神。就像《金刚经》,我们诵完大概几十分钟,那能不能用简单几句话归结一条《金刚经》的路?——我如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应该与觉相应来度化众生,但不要落入哪些颠倒?我能依着六度来度化,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于布施;我行于布施,必须降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样才能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你得到这个要领,《金刚经》就结束了,不然你再诵多久还是一样,不是吗?在《入大乘论》里面,世尊曾经说:

于我灭后,当来世中,多有众生,起诸诤论,此是佛说,此非佛说。是故如来,以法印印之。若义入修多罗,随顺毘尼,不违法相,是名佛说。

假如这个道理符合经典,符合戒律,不违法相,就是有佛法内涵,就是佛说。什么叫法相?禅宗里面讲“正法眼藏”。佛陀拈花,迦叶就笑了。“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我们现在不是谈禅宗。所有法,我们未得,这只是一种付法心,让未来的人依着迦叶,但其实这个正法眼藏也不是释迦密藏的,它就是一个“法尔如是”的道理,令所有众生皆得其正法眼藏。“法眼”,能判断,因此产生一切妙功德,一切正法、正义都由此而显。当然我们不敢狂妄认为自己在传承正法眼藏,但撇开这些挂碍,我们直接来了解到底什么是佛法?禅宗里讲正法眼藏,我此正法眼藏当付予谁?前阵子我在一个地方谈起六祖,六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听完你会不会修,有没有用?我们怎么直下承担?我们现在来打开这个观念,六祖不是讲这个吗,那我们是不是发愿来当七祖?你们敢不敢?哪敢。你“佛道无上誓愿成”都讲过了,竟然不敢当七祖?这不是狂妄,本来向着实相、究竟圆满解脱,就是你发的愿。但我们被名相困住,一说到七祖,就“我哪敢”。向着真理,从来就是佛弟子入佛门的志向。不管禅宗怎么谈,我们直接承受佛法的究竟义,本来入佛门就是为了寻求解脱、为了行菩萨道,一开始的初发心就是如此。你皈依的时候不就已经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难道那是打妄语?不是啊,你本来就发这个心,所以无需有那些挂碍。我们不要狂妄地以为自己现在已经究竟,但这一份心应该有。《佛说法印经》里谈到: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脱门,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故。是故汝等,谛听谛受,记念思惟,如实观察。这个法印是一切的根源,我们所有的学法都往这边走。所有的学法到最后,都必须要知道你所依循、所要追求的是什么,有一个标准。而我们所有佛弟子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必须时时用这个目标来自我审查,离开它就不是我要的。经典讲这个,本来就希望大家能得此法义,并不是专属禅宗祖师传给祖师,因为他们有成就,所以祖师传祖师、印证。但我们正在学法的人,心志不要弱,虽然不一定一下子就能承担,但本来这就是你入佛门的本质。至于能不能做祖师,那不是我在乎的,但是我要直下承担佛当初说法最核心的关键处,这就是我入佛门的意义。不敢做七祖,难道你不想承担佛法究竟义吗?六祖之后就是七祖,八、九、十祖都可以,那都是世间人安立的。重点不是要当七祖、八祖、九祖,而是如何得到法的核心要义,因为解脱在这里。这是我们今天这样学佛的一个根本,我们也要判断怎样来学习佛法,这很重要。

法印就是现实法印有“楷定”的意思,一旦印了,就不会跑掉。《大智度论》里面谈到这些道理,希望大家留意一下,非常有意思:

一切有为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涅槃,是名佛法印。是三印,一切论议师所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亦无能转诸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诸法性不可坏,假使人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可坏。

“是三印,一切论议师所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任你怎么说都可以,“亦无能转诸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水冷的时候就是冷,把冷水烧开那是另一个过程,但冷就是冷,不会说它是热的,这是比喻而已。“诸法性不可坏,假使人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可坏。”注意,法印的意思就是什么都不能坏,法印就是一个标准。佛法可讲的角度很多,所以有的人讲来讲去,我说没关系,你怎么讲都可以,但最后的验证是什么?事实。来自现实,回到现实,这是佛法的核心精神。学佛者是非常理性、智慧的,因为所谓缘起不是空洞的,而是就在我们现前身心及所观察的一切。真正的缘起观可以正视、清楚地面对这一份身受心法、五蕴。“照见五蕴皆空”有没有离开缘起?有时候讲缘起,大家不学还好,学了以后习惯讲缘起,又落入概念上的缘起。希望大家明白,缘起就是现实。你学会的、得到的智慧不是抽离现实的,它就在现实当中,否则学佛就没用了。就像六祖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中论》里龙树菩萨也讲:“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这不是理论,这是现实。离开你的身受心法,你找不到解脱;离开苦集,离开你的痛苦轮回,也找不到解脱。一般人找解脱是放下它、逃避它,然后再去找,不是,不是离开迷梦另外找醒来。我常讲,不能把做梦的心砍掉,因为如果把做梦的心砍掉,连醒都醒不来。这是很重要的佛教的特色——直下面对现前一切苦的果、苦的来源。就像我们之前谈四谛一样,它就是我们的入道处。《大智度论》讲三法印就是“诸法性不可坏”。那什么不可坏?是不是有一个很硬的东西不可坏?千万不要理解成这样,那就麻烦了。什么叫“不可坏”?任何人讲东讲西,都不能破坏它。简单一句话,它就是事实。你可以编造,可以做很多哲学、形而上学的讨论,但事实就是事实,所有的(见解纷争)在事实当中都会泯灭。“诸行无常”,不管你怎么看世间,说它存在或者不存在,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常。谁能改变无常?请问世间能不能找到一个是常的?就算把世间讲到什么分子、质子、夸克又如何?你都无法破坏无常性,它就是事实。到最后,原来法印的意思就是事实而已,跟我们前面讲的都还是同样的味道。佛法从很多角度去谈,到最后都是同一个味道,因为都是根据实相,而实相就是事实。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事实并不是事实。佛法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是真事实,依这个真事实,佛法开展出来。这样的道理颠扑不破,才叫法印。所以如果不能具足这样的智慧,不能具足这样观察的特质的话,就不叫佛法了。我今天检定你讲的是不是佛法,不是看你讲的法相,可能你用的是佛教名相,但重要的是看你能不能守住这些应有的佛法特质。佛法的特质就是现实的特质。学佛学到最后,感应道交在哪里?不过是看得越来越清楚而已。当你能引导众生多看到一点真实,你知道你度了他多少生死?!因为所有生死都来自无明、愚痴,愚痴所造作的颠倒无止无尽,假如你不醒来,问题会一直重复,反复轮回。轮回就是这样,摆来摆去,摆来摆去。我们现在想挣脱一些苦恼,那为什么无法挣脱?因为你在挣脱它的同时又在肯定它。梦里面有很多东西你想挣脱,但梦是躺着睡觉的那个干出来的,你不去找他,光在梦中处理,怎么处理得完?梦中碰到鬼,梦中的你被鬼追,你不让那个躺着的醒来——他造出鬼,然后造出你,你不让他醒来,你能赶鬼吗?你赶鬼没用,你边赶,他就边造。你自己愚痴造的鬼,然后自己又被鬼追……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佛法点出了最核心的(问题)。枝末的、不了义的对治,佛法也说,但谁能尝得究竟义、根本义?要能究竟解脱轮回,必须从最根源处下手。虽然佛法提供了很多对应的态度,但重点不在于此。为何有老死?只因有生,不找其他理由。但是生并不必然老死,还有一种可以超越生的,因为生本身没有问题,是你执着生才有老死,诸佛菩萨却千百亿化身都不受影响。如果用爱取执着的心去生,就一定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在里头,跑不掉。所以学佛人到最后会有一种笃定,这不是某种威胁,而是明了总有一天必会如此,所以在追求幸福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心情——给予更究竟的。最近有谈到居士学佛以后对另一半要用什么态度。当然角度有很多,但是对自己的父母、眷属,你如果真爱他,除了眼前的照顾,还必须让他永断轮回,这样当他离开的时候,你也心安。要把现前狭隘的爱转为更究竟的爱,让他永断轮回。否则即使你守护他这一段时间,等他离开以后还是要各自轮回,看他受无端无尽的苦,你忍心为了眼前的爱把他困住?应该为眼前的爱,成就他更长久的解脱,这就对了,是不是?我们避免讲得太冷酷,只是希望能看得更事实。我们今天谈三法印,是说世间就是这般的现象,之所以叫法印,是因为它就是一个事实。即便你谈了很多法,如果只是在言词上的认识,而缺少对世间的真实认知,那就不是佛法。佛法的可贵处也在这里,它很重视现实,所有道理都是依着现实,所以它所成就的智慧也必然是能在现实里面活用的。所以,从这里可以提出一个标准——当你佛法用不上去的时候,大概就是学法有脱节了,这样定义比较简单。如果你学了很多年,学到最后用不上力,当然还有很多原因,但很大可能是你的学佛已经脱离现实。一般来讲,假如一开始学佛的态度对,就算每个人进步程度不一样,也都应该会慢慢增上。学佛的感应就在这里——学会了认知,不再颠倒。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是一下子开悟,也能慢慢看清楚现实;少了一分误判,就少一分妄想造作,少一分苦果。应该会在这里感应的。否则的话,我们的学习会完全落入一种纯空想当中,没用!你尚且不受用,还百般地鼓励人家学佛,自己是不是都有点心虚?有人就会说:“看他那副笨样子,我哪敢学佛?”本来正常道理都讲得通的,怎么学佛以后连正常道理都讲不通了,谁跟你学呢?应该是学佛之后,对正常道理知道、尊重,但又能超越正常道理,因为你在正常道理外看到更深刻、更周圆的真实道理,你能从现实道理里面讲出更深刻的道理,他就会觉得你讲得合理:“啊,学佛果真有智慧,看到人所不能看的。”这时候谁不学啊?所以学到最后,佛法是一种智慧,不是盲目的信仰而已。

法印的内涵法印,有三法印,也有四法印、实相印,还有三解脱门、三三昧,都是一样的道理。什么叫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注意,这是佛法的印记、特征,刚才讲过,这是事实。你能看到世间一切法这样的事实,就是学佛。佛法不要你迷,佛要你觉,觉什么?觉现实。这些诸行、诸法是不是都在缘起下?从缘起里面看到造作的法,造作的法是无常的,那非造作的法呢?非造作的法不能讲无常,因为它本身就没动,虚空也没在动。造作的法无常,是不是也无我?那不造作的法本身是不是也无我?也无我。我先简单地讲,凡是我们造作的、因缘和合的,都会生灭。你不信?不然你找一个不生灭的给我看。你能找到的不生灭的必然像虚空一般不造作,因为它不能造作,但不造作的东西也一定找不到“我”,找不到它的主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讲的都是什么?事实。道理我们好像都懂,但看不彻底。“涅槃寂静”我们后面再谈。如果是四法印,就多了一个“诸受是苦”。无常故苦,无常为什么苦?因为看到无常,世间变动的东西我守不住啊!我以为那是我的,但它竟然不是我的。所以观无常的人经常会感受到苦。有的人学佛到最后不得已接受,“好啦,无常,我认了。”其实内心里还是觉得最好不要无常。这种修学法,不学还好,学了以后就是灰色思想,意兴阑珊,这里也没兴趣,那里也没兴趣。不修还好,还能快乐一辈子,等死了再去倒霉;修无常弄了半吊子,这辈子不快乐,死后还继续倒霉,早知道就不学这个半吊子的无常了。我们讲《无常经》的时候,大家注意听,就是有这种现象。无常,不管你知不知道,它都无常。《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讲了法印以后它说:

譬如小儿见水中月,入水求之,不得便愁。智者语言:“性自尔,莫生忧恼!”

小孩看到水中月就跳下去:“我的月呢?怎么没有了?”就很发愁。智者告诉他:“性自尔,莫生忧恼。”你本来就没有啦。我不是(常这样)讲无常吗?我们说要放下,谁叫你放?你从来没拿过。有的人修得很苦恼,一旦要出家,就“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哇,那你也太悲惨了吧!谁搞成这样的,没那么严重吧!你也没去,哪来返啊?不来不去嘛。你说“我要舍掉东西”,看清楚,其实从来没拿过!我现在只是告诉你不要再做梦而已,你从来没拥有过。你以为拥有、起颠倒,后续一路苦到底!就像这个小儿在哭,其实你本来就没有,并不是你拿不到很苦,不是,每个人都拿不到,拿到也是假的。还好你拿不到,你要是以为拿到了,那更麻烦,就浸在水里不出来了。我们说“诸受是苦”,是因为我们不能在无常当中如实观察。我们观外在所缘境,一切造作是无常,偏偏“我”还在,所以(唯当)“诸法无我”,这一口气才从外放下,从内舍掉执着。《大智度论》也有谈到,简单几句话能让我们看到很多道理。

一切作法无常,则破我所外五欲等;若说无我,破内我法;我、我所破故,是名寂灭涅槃。行者观作法无常,便生厌,厌世苦。既知厌苦,存着观主,谓能作是观,以是故有第二法印,知一切无我。于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中,内外分别推求,观主不可得,不可得故,是一切法无我。作如是知已,不作戏论,无所依止,但归于灭,以是故说寂灭涅槃印。

《大智度论》卷第二十二,

《释初品中八念义》第三十六

“一切作法无常,则破我所外五欲等”,造作的法无常,诸行无常就破我外在的五欲,为什么?不是逼你让你放下,是实在抓不到。你看,佛法很理性,能不能应用?可以。诸佛菩萨都在应用,只是不要执。“我不要执”说起来很简单,其实你还会执,如果真不执的话,你可就神通变化很厉害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多执着,处处阻碍着你。佛法的神通,就是把不通的拿掉。我们为什么通不了?绑住了。我们太习惯于固定思维,太习惯于对世间错误判断,这样造成身心的阻隔,让你无法开展你的通达。佛法就让你把自身所形成的障碍自我解放。不但自我解放,也让大家解放,这叫菩萨道。这个(法印)最主要的是点出事实:一切作法,凡是造作的、因缘和合的都无常。一旦发觉无常,我们就开始(警醒)。我们现在是不是做不到?为什么学佛的人经常是有一点年纪的?因为体验多了,即便没读过经典,但他的生活体验就是一部真实经典。我们现在送来送去,当你不断送人走的时候,你知道大概也要轮到你了。我们送人的时候好哀伤,到最后别人为我们哀伤,其实这条路上也不要太哀伤,你应该习惯,因为已经好多次了,只是你不记得,有空就常来的。众生愚痴,轮回那么多次,老是在那里痛苦。我每次想到这里,就感受到佛菩萨的慈悲。换成是我,讲也讲不通,算了,就放弃了,没那个耐性。诸佛菩萨呢?刚讲完又来了,他们还是慈悲,我们实在慈悲不来:你怎么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难道你不会觉悟,现前你所拥有的东西终归无常?你如果多一点认识,不需要逼迫,看清楚,你就少一分爱着,得一分自在。“若说无我,破内我法;我、我所破故,是名寂灭涅槃。行者观作法无常,便生厌,厌世苦。”很多人修无常会有一点拉扯:“算了,不要。”其实心里还蛮想要。“那就不要好了。”“要!要!”我们现在修行就喜欢自我虐待,说不可爱又可爱,说可爱又不可爱,这叫修苦行,一直拉扯,就是看不清楚。结果觉得外面可爱、“我”也可爱;“我”一可爱,外面想不可爱就困难了。所以这里讲有些人在观世间一切法无常的时候生厌世苦,很多人就走到这一段,就开始退缩,不能正视、面对,缺少积极性,只是无可奈何。说认识,只认识了一半;说承担,又没有承担。因为只认识一半,所以那个“我”在作祟。“既知厌苦,存着观主,谓能作是观,以是故有第二法印,知一切无我。”在看的我,我在看无常,我能这样观,这里就讲虽然外面观了、离欲了、厌离了,但还有一种对自己的悲悯——那“我”呢?很多修学的人修了老半天,“哎呀,世间无常,我当归何乡?”学佛搞错了方法,厌离是厌离,但却不知道应该归向何处,所以缥缥缈缈,那也不是,这也不是。一般人非得从世间得肯定,佛法偏偏又说世间不可爱,那该怎么办?世间不可爱,就急着为“我”找个家。很多修行人是对外面都放下,就是放不下“我”, 处处在为“我”找家。世间不可爱,所以要放下;但离开外面,“我”又找不到自我肯定。这份拉扯,就让修行老是停在那里原地不动。所以要观“诸法无我”。“于五众、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中,内外分别推求,观主不可得。不可得故,是一切法无我。”五众就是五蕴。注意,我们讲“无我”不是假的哦,不是自己观“我不可得”——那种自我催眠有时候比世间人还可悲。《金刚经》讲有没有诸相?有。只是虚妄而已,不是没相。不然待会儿你就不要吃饭了,你现出饥饿相了就要去吃。但我们要学会观察、认识这一切相的因缘不实,不实在的虚假。佛法给你方法,要你在五蕴、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当中,都用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就像《心经》讲的“照见五蕴皆空”。佛教有方法,不是要你幻想,不是逼迫你去接受它,而是给你一个正确的管道,就是我们上次讲的戒定慧三学、八正道,就是一个方法,让你真正看清楚“一切法无我”。“无我”就是没有自体的意思。那有没有一切法?有,如幻有,找不到主体,该它如何还它如何,它如幻你就待它如幻,它没有的不要当有。把没有的当有,苦就从这里来。为什么?因为错判。从此错判产生不当的追逐,苦就从这里无止无尽,不会停的。所谓的停就是看清楚,所有问题都出自错误的判断、无明,你如果不能真正认清楚这个问题,再怎么修都没用,不会用。就算到极乐世界,终究还是要“花开见佛悟无生”,还是要走这里。然后你看,“作如是知已,不作戏论,无所依止,但归于灭,以是故说寂灭涅槃印。”寂灭涅槃不是死了,我们上次讲涅槃,涅槃是那一份颠倒妄想的止息,因为我不再做无意义的事,我现在“不作戏论,无所依止”,要执着的东西不见了。闽南话讲“反复滚动胡闹”,我们有时候就是自己在那里滚,在那里闹。问题是这一个颠倒反复造作、互相为因,滚得没完没了、无止无尽,搞不清楚,就一直在那里胡扯、滚动,我们其实就是这样。当我们知道,“哎原来是假的,忙得要死。”是啊,没事,可是问题是要没事很难。以前我师父讲,修行人最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我们现在是四肢不发达,经常生病,头脑又不简单,乱想一通,又不把它看清楚,然后自己又编……如果再细讲就很有趣,你信不信?一个错,错了整片。就像梦境里面什么花样都有,竟然没有一点真。整片梦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演得都像真的,还会流泪,很真心的,可是梦从头到尾没有一块真的,是不是?这一份假看错了,这一份认假作真就会让其他的认假作真都一直衍生,形成一大片认假作真,一直衍生、一直滚动。所以现在这里说,你了解以后就不作戏论。不作戏论,再(进一步)就叫做游戏人间。好,先不谈那么高。当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对一切虚虚实实越来越清楚,是不是比较不会白耗时间、体力?为什么?没用的。我们经常说提高效率,修行就是提高效率,因为不浪费时间做无意义的事,一开始就用一种很实质的心来看世间法的真实印记。佛法印记就是世间印记、世间之真实相,我们讲实相、真如,其实就是佛法。佛法的印记来自现实,越了解这个现实,越趋向这个现实,就越能远离痛苦。所以感应在哪里?不管你修(哪个法门),我们讲过戒为了定,定为了慧,那慧在哪里?看到真实。我们先不谈那么高,我们就从平常身心的自我管理开始,尽量专注于法义的思维;也先不用讲那么高的定,当我们开始从很多基本的规矩上,不让自己随顺世间染着,能身心安定、清净地思维法义,开展智慧,在智慧里不再误判,感应就在这里。不要想得太复杂,我们容易把佛法谈虚了、谈玄了,以至于没了作用。

法印与三解脱门依这个道理就有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无愿有时候又叫无作。刚才讲《大智度论》时谈到,当我能知道这一切法的真相的时候,“不作戏论,无所依止,但归于灭”。灭的意思不是死,是烦恼止息了,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觉王洞的门联写着:“觉了无义,但笑己昔时痴迷。”我怎么白忙?!就这样而已。为什么笑?你跨过来了,回头看,真好笑,一切的苦都是自己弄的、自己白忙。所以看人世间演来演去,不用看电视,现在就是,每个人都演得非常真,尽情地演,而且不收钱。什么叫?阿含部的《佛说法印经》里面说:诸蕴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诸蕴无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脱,正解脱已,离诸知见,是名空解脱门。“诸蕴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诸蕴无作。”注意,它的意思就是诸蕴本“空”,那为什么“有”?你自己颠倒。《阿含》里面也隐藏了唯识的道理,“诸蕴本空,由心所生”。你一了解,你就休息了。所以《四十二章经》里说,最不执着的、无念、无心的道人,就是你,我们应当供养。什么叫无相?无相也叫无想,因为当我知道一切法是虚假的,对它的那种攀缘心是不是就止息了?无作也是,我们讲无作就是无愿,内心不会起不当的愿求。我们为什么不能往生?因为多所希望。念佛有三三昧,三三昧就是空、无相、无愿这三解脱门。因为我们只能在世间生,在行住坐卧中练习六度,只是练习,但要真正达到,必须有三昧才能入,因为它太究竟了。为什么说念佛法门也有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只是讨厌苦苦,对乐还有执着,看不到五蕴身心造作,厌离心就不够彻底。当我们看到真相,不但苦苦不可得,连一切乐也终究要坏,这才是看到坏苦。当我们看到娑婆世界竟然如此不稳定,一切因缘和合,原来是这般空无;看到无论怎样荣华富贵,最后终归无常。心看到真相的时候,愿求心就没有了,攀缘心就没有了。念佛为什么会快?就快在这里:看清楚以后,攀缘心少,被干扰得少,就很容易一心不乱。这时候厌离心增,攀缘心少,就是无愿。对所有一切,心止息了就叫无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是苦,涅槃寂静”,这是四法印的内容,三法印就是把“诸受是苦”拿掉,两者只是大小开展不同。“诸行无常,诸受是苦”,就是无愿三昧,就是无作。因为苦、无常,所以我不愿求了。“诸法无我”就是空三昧。“涅槃寂静”就是无相三昧。当我看到真相,一切法都无自性,表现于诸行是无常;法的本质是本来寂静;然后因这个本来寂静,看到所有的世间造作都是苦,都是无常,所以,我心止息,无所愿求;一止息,攀缘心也就止息了,就无相,就涅槃寂静,道理都在一块儿,一口气全在里头。懂这种道理的人,《大智度论》讲,就是“通达无碍者”。什么叫通达无碍?“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通行证是国王给的,拿着它走到哪里都能通达。你这一份智慧在一切法处皆无障碍,所以“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你注意看,所有的经典有没有离开这个法印?绝对没有。但重要的是你们有这一份真实的体会。另外《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里面谈到: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怖畏,当知此人,受佛法印。此法印者,是佛所造,是佛所贵。何以故?以此法印,印无着法故。所以我们讲四法印,三法印只是把“诸受是苦”拿掉,但是道理还是一样,因为无常故苦。三法印,就是三三昧,三解脱,就是一实相印,不是吗?当我闻甚深般若的时候,不生怖畏。为什么?我们经常把般若讲得很复杂,讲得很深,“哎呀,不敢不敢”。般若就是事实而已,你怕什么?当然事实真相不容易一下子看清,但即使一般世俗人,他们也想认清世间真实相,只是不得要领。入佛门就是要觉。般若,认清楚事实而已,给你适当的方法,让你看得彻底,你就“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乃至到最后得灭。什么灭?“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就是“涅槃寂静”这个印,不是吗?所以“照见五蕴皆空”就是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度一切苦厄”就是灭,同时把“诸受是苦”也度掉了。

如法本相观和一实相印《大智度论》里还有一个道理很有意思:

佛弟子,如法本相观,是时不见常,是名无常;不见乐,是名苦;不见净,是名不净;不见实,是名空;不见我,是名无我。若不见常而见无常者,是则妄见;见苦、空、无我、不净亦如是。

你要知道,我是不见乐所以才说苦,你不要去执着苦。所以这些道理都一样。

我们讲几法印,这里有谈到:

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着,无相不着故,即是寂灭涅槃。以是故,摩诃衍法中,虽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即寂灭涅槃。

其实在大乘摩诃衍里面,把诸行、诸法都等观于一切法。一切法不生不灭,藉于一切法,谈不生不灭;藉于前二印,不需要另外谈二印,然后再讲第三印。因为一切法含括诸行、诸法,都是不生不灭、涅槃寂静,一实相印就在这里,这一切道理都筑基在现实的基础上。

所以我们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如何透过佛法去看到现实?它有没有标准?有。它的标准是从现实诸法性中“如法本相观”——如法地本相观,你不要增减。如果法当中不见常,我就说无常,但是并没有“无常”这个东西在里头,我只是要你离开“常”的执着,所以无这个“常”,你不要另外在法相当中再找一个“无常”。一切都是这样真实。如果依着佛法这个印记来学,我们能通达一切法而无碍,而且不会因为学佛而慢慢抽离现实,反而是从现实中得法印,“如法本相观”。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佛法印记,是以诸法现实为基础而说出来的法。所以佛法的印记其实就是世间最真实相,如果能通达世间最真实相,当然就无挂碍,无有恐怖。文|大航法师《佛法要义》第二辑图|2020.5.6 摄于胡军军“涅槃风光”展推荐阅读去思维、观察这个活生生的世界时刻用方法,深入思维修更多精彩内容进入公众号菜单 - 精选 - 非相讲座 / 修习指导或点击试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佛教修行:证因佛陀为何视布施为至尊功德?

佛教修行:证因佛陀为何视布施为至尊功德?

佛法修行是佛陀所指导的一种修行方式,其核心理念包括布施、戒律、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其中,佛说法布施是最大的功德,是因为在佛法中布施被视为对他人的慈悲和利益,是一种无私的奉献。通过布施,修行者不仅能...

2024-03-03

和平精英王牌印记2该怎么获得

和平精英王牌印记2该怎么获得

《和平精英》是一款备受玩家喜爱的射击游戏,而王牌印记2则是该游戏中的一种稀有装备,其获得方式主要有两种。首先,玩家可以通过游戏内的活动、赛季奖励或者任务来获得王牌印记2,这通常需要玩家长时间的游戏时间和...

2024-03-08

春意盎然:春天的印记三篇作文范文分享

春意盎然:春天的印记三篇作文范文分享

“春天的印记作文范文三篇”是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集,包括了三篇不同主题的作文范文。这篇作品以春天为主题,通过笔者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独特魅力。第一篇作文可能会描述春天的...

2024-01-29

小学生阅读理解:掌握归纳文章主旨的技巧

小学生阅读理解:掌握归纳文章主旨的技巧

...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答题。通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要义和主要信息点,小学生们可以更轻松地解答阅读理解题。文章将着重介绍如何通过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最终总结出文章的主旨要义。此外,也...

2024-02-20

深入探究:如是我闻如何成为佛教教义的信仰依据?

深入探究:如是我闻如何成为佛教教义的信仰依据?

...都来传播。我们精进群有1000多人了,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佛法,有很多热心的义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每个人的环境不同,适合你朋友圈的内容也不同,所以精进群创建了多个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方便你选择合适的内容去宣传...

2024-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