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曾经创造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哪怕是在分裂成东西罗马之后,罗马帝国的商业体系也并没有随之崩塌,反而是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一套完整的工商业体系,使得东罗马帝国可以延续千年。而罗马帝国皇帝建立起稳固的货币体系,使得国家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后来拜占庭帝国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在罗马帝国时期,银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央也设立专门的金融管理机构,掌管帝国的经济命脉。在国家的管控下,以银币为主要流通货币的经济体制逐渐在罗马帝国建立。不过后来为了维护国家稳定,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将“金本位制”搬上了历史舞台。
在建立金本位制的同时,君士坦丁大帝还规定苏勒德斯金币为官方货币。到了公元5世纪左右,东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甚至还进一步发展。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颁布新的提奥多西法典里明确规定苏勒德斯金币是法定货币,此后金本位制已经上升到国家法定经济制度的高度。
然而,由于黄金本身的贵金属属性以及拜占庭帝国对于金本位和苏德勒斯金币的依赖、和国家经济的衰落等因素,金本位制度逐渐崩塌,新的货币制度取而代之,那就是银本位制度。难道金不如银保值?罗马的金本位逐渐坍塌后,为何变成了银本位?大致看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就能了解了。
尽管君士坦丁大帝建立金本位制度,使得苏德勒斯金币后来成为罗马的法定货币。但由于黄金自身贵金属的限制,导致以黄金硬币为主的货币体系,其使用受众有诸多限制,过于狭隘。虽然当时主要并且法定的货币史苏德勒斯金币,但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铜币、银币依然可以流通。
在银币和铜币快速贬值的情况下,君士坦丁大帝的货币改革制度,让“金本位”取代原本罗马帝国的“银本位”,更加速了银币和铜币的贬值。当时,罗马的公务人员、上层阶级领取的薪水是金币,而普通工人所获得的薪水却是已经严重贬值的银币、铜币。
此外,由于银币和铜币不再是法定货币,所以当时的政府放任金币、银币、铜币之间的汇率变动。这就导致“金本位制”变成罗马上层贵族洗劫社会财富的方式。拥有金币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富裕,而没有国家公务工作以外的人,变得越来越贫穷,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自从君士坦丁大帝改革货币制度之后,罗马的经济开始稳定,并且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持续发展。到了拜占庭帝国时期,日益狭窄的黄金货币体系与日益扩大的经济形成剧烈矛盾,以金本位为主的货币体系,开始出现弊端。
虽然最初的“金本位制”和苏德勒斯金币的流通,让罗马的经济从崩溃的边缘走了回来。但是,前面提到过由于金币自身的贵金属属性限制,苏德勒斯金币的受众变得越来越少,适用范围也越来越窄。这个时候,国家的货币经济体系开始萎缩。
那么是继续维持“金本位制”,还是寻求一种新的货币制度稳住国家发展主力的中层阶级,这两者必选其一。很显然,罗马的统治者最终选择了后者,恢复“银本位制”稳定银币铜币的价值。如此一来,金本位制以及苏德勒斯金币,就逐渐被新的经济体制取代。
东罗马帝国时期(拜占庭),为了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统治者接连不断地进行了数次拓张战争,使得国家疆域不断地扩大。然而,频繁的大规模战争和沉重的军费开支,对国家的货币体系产生巨大影响。
苏德勒斯金币的铸造工序难度很大,频繁的战争又需要大量的货币,这种反差几乎对“金本位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由于金币需求量急剧上升,为了满足国家军费的消耗,苏德勒斯金币不得不牺牲一点成色和质量,这就意味着法定货币的价值下降。
当法定货币的价值下降,那么国家的经济体制必然会出现问题。于是中世纪的罗马又出现了当初罗马帝国面临的问题,货币贬值国家经济体系随时有崩溃的危险。想要维护国家的稳定,新的货币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在14世纪左右,罗马的统治者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又恢复了“银本位制”。
总的来说,罗马金本位制最大的局限在于,贵重的黄金并不适合作为一种广泛推行的货币。造价高昂的货币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限制,会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会导致其他货币贬值等问题。
并不是说黄金的价值不如白银,而是作为一种贵金属,黄金本身就不太适合作为一种大规模流通的货币,黄金的贵重性注定它不能成为合理的货币。
参考资料:《罗马帝国衰亡史》